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刘大櫆"神气说"研究综述 | 第9-22页 |
第一节 对神气说论述——"文之最精处" | 第9-15页 |
一.对"神气"说"神"的研究: | 第9-13页 |
二.对"神气"说"气"的解释 | 第13-14页 |
三."神气"说的"神"与"气"的关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音节、字句说——文之稍粗处、文之最粗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神气、音节、字句关系 | 第16-18页 |
小结:"神气、音节、字句"说解释的缺陷与不足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神气"的时空美学阐释 | 第22-37页 |
第一节 "神气"的内涵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古代写作学中"神气"概念的时空美学阐释 | 第25-36页 |
一.时空美学简介 | 第25-28页 |
二."神"和"气"在古文论中呈现的时空感 | 第28-29页 |
三.刘大櫆"神气"理论中"神气"的时间之美 | 第29-31页 |
四.刘大櫆"神气"说中"神气"的空间之美 | 第31-34页 |
五.刘大櫆以"神"主"气" | 第34-36页 |
小结:"神气"说所追求的时空美感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音节"与"神气"关系 | 第37-42页 |
第一节 内在节奏产生时空感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外在节奏产生时空感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字句"产生"音节" | 第42-47页 |
第一节 "字句"的过程是从基本语义到功能语义的过程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节奏的本质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刘大櫆论述"字句"与"音节"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神气"说与唐宋派"神理"说和王士祯"神韵"说 | 第47-55页 |
第一节.刘大櫆的"神气说"与唐宋派的"神理"说 | 第47-50页 |
一.前人的阐述 | 第47-48页 |
二."神理"说对"神气"说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二节.刘大櫆的"神气"说与王士祯的"神韵"说 | 第50-55页 |
第六章 刘大櫆与桐城派的渊源与影响 | 第55-67页 |
第一节.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神气"说的影响 | 第55-59页 |
一.理论内容层面的影响 | 第55-57页 |
二.理论结构层面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二节.刘大櫆对姚鼐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三节.刘大櫆对其他桐城派弟子的影响 | 第61-62页 |
第四节.刘大櫆对阳湖派的影响 | 第62-63页 |
小结:"神气"理论总结以及其对现代写作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 第63-67页 |
一."神气"理论总结 | 第64页 |
二.刘大櫆理论对现代写作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一.重要版本、选集 | 第67-68页 |
二.桐城派研究专著 | 第68页 |
三.文论史 | 第68-69页 |
四.单篇论文 | 第69页 |
五.其余引用书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