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6页 |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 ·促进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保证奶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第13页 |
| ·适应中兽药的市场发展趋势,促进中兽药的现代化 | 第13-14页 |
| ·中(兽)药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发展展望 | 第14-16页 |
| 2 奶牛子宫内膜炎概述 | 第16-21页 |
| ·祖国传统医学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认识及治疗概况 | 第16-18页 |
|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 第16-17页 |
| ·辩证施治 | 第17-18页 |
| ·现代医学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对病因的认识 | 第18-20页 |
| ·疾病的治疗 | 第20-21页 |
| ·预防 | 第21页 |
| 3 复方中重要药材的研究进展 | 第21-32页 |
| ·丹参 | 第21-25页 |
| ·化学成分 | 第21-22页 |
| ·成分分析 | 第22页 |
| ·药理作用 | 第22-25页 |
| ·临床应用 | 第25页 |
| ·紫草 | 第25-28页 |
| ·化学成分 | 第25-26页 |
| ·成分分析 | 第26页 |
| ·药理作用 | 第26-28页 |
| ·临床应用 | 第28页 |
| ·儿茶 | 第28-30页 |
| ·化学成分 | 第29页 |
| ·成分分析 | 第29页 |
| ·药理作用 | 第29-30页 |
| ·临床应用 | 第30页 |
| ·冰片 | 第30-32页 |
| ·化学成分 | 第30页 |
| ·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 ·药理作用 | 第31-32页 |
| ·临床应用 | 第32页 |
| 4 中(兽)药质量标准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 5 中(兽)药稳定性研究概述 | 第33-36页 |
|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 | 第33-34页 |
| ·中药稳定性研究状况 | 第34-35页 |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清宫液3 号”的处方及制备方法 | 第36-38页 |
| 1 处方组成 | 第36页 |
| 2 制备方法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三章“清宫液3 号”质量控制的研究 | 第38-55页 |
| 1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 | 第38-42页 |
| ·药材和原料药的鉴别 | 第38-40页 |
| ·丹参药材的鉴别 | 第38页 |
| ·紫草药材的鉴别 | 第38-39页 |
| ·儿茶药材的鉴别 | 第39-40页 |
| ·冰片药材的鉴别 | 第40页 |
| ·药材和原料药的的含量测定 | 第40-42页 |
| ·丹参药材的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 ·紫草药材的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页 |
| 2 “清宫液3 号”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42-55页 |
| ·名称 | 第42页 |
| ·处方 | 第42页 |
| ·制法 | 第42页 |
| ·性状 | 第42-43页 |
| ·鉴别 | 第43-45页 |
| ·紫草的鉴别 | 第43页 |
| ·冰片的鉴别 | 第43-44页 |
| ·儿茶的鉴别 | 第44页 |
| ·丹参的鉴别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页 |
| ·“清宫液3 号”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测定 | 第45-49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5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45-49页 |
| ·“清宫液3 号”中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测定 | 第49-54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9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49-54页 |
| ·功能与主治 | 第54页 |
| ·用法与用量 | 第54页 |
| ·规格 | 第54页 |
| ·贮藏 | 第54-55页 |
| 第四章“清宫液3 号”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55-59页 |
| 1 材料 | 第55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55页 |
| ·仪器设备 | 第55页 |
| 2 考察项目 | 第55-56页 |
| ·性状 | 第55页 |
| ·鉴别 | 第55页 |
| ·检查 | 第55页 |
| ·含量测定 | 第55页 |
| ·卫生学检查 | 第55-56页 |
| 3 实验条件及结果 | 第56-58页 |
| 初步稳定性试验 | 第56-58页 |
| 4 讨论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图 | 第68-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