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二、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五、本文的创新、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保险公估人及保险公估制度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保险公估人概述 | 第16-20页 |
第二节 保险公估制度概述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新制度经济学与保险公估制度研究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基本假设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对保险公估制度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际保险公估制度及其评析 | 第28-39页 |
第一节 英国的保险公估制度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美国的保险公估制度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日本保险公估制度 | 第31-33页 |
第四节 香港地区的保险公估制度 | 第33-35页 |
第五节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险公估制度评析 | 第35-39页 |
第四章 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及其制度评析 | 第39-52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保险公估业 | 第39-40页 |
第二节 1949-2000年中国的保险公估业 | 第40-41页 |
第三节 2000年至今中国的保险公估业 | 第41-46页 |
第四节 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现状分析 | 第46-52页 |
第五章 我国保险公估制度创新选择 | 第52-59页 |
第一节 保险公估制度创新环境的确认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境外保险公估制度的借鉴 | 第54-56页 |
第三节 创新目标的选择 | 第56-57页 |
第四节 保险公估制度变迁模式的选择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我国保险公估制度创新的具体安排 | 第59-68页 |
第一节 保险公估模式的确立 | 第59-60页 |
第二节 保险公估企业组织形式的确定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保险公估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 第62-64页 |
第四节 保险公估人的行为规则 | 第64-65页 |
第五节 保险公估人的度量衡规则和惩罚规则 | 第65-66页 |
第六节 保险公估制度实施机制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