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 | 第10-18页 |
一、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语意界定 | 第10-11页 |
二、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分析 | 第11-15页 |
(一) 内在价值 | 第11-13页 |
1、内在价值的体现之一:现代化法治的标志 | 第11-12页 |
2、内在价值的体现之二:司法文明 | 第12-13页 |
3、内在价值的体现之三:人权保护 | 第13页 |
(二) 外在价值 | 第13-15页 |
1、外在价值的体现之一:维护司法尊严 | 第13页 |
2、外在价值的体现之二:保护程序正当 | 第13-14页 |
3、外在价值的体现之三:防止、减少冤假错案 | 第14-15页 |
三、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功能 | 第15-18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功能 | 第15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体功能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抉择模式 | 第18-27页 |
一、强制排除模式(美国) | 第18-22页 |
(一) 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的排除 | 第18-19页 |
(二) 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的排除 | 第19页 |
(三) 违反正当程序取得的非法证据的排除 | 第19-20页 |
(四) 毒树之果的排除 | 第20-22页 |
二、自由裁量排除模式 | 第22-27页 |
(一) 英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自由裁量模式 | 第22-24页 |
(二) 德、法、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自由裁量模式 | 第24-27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立法状况和司法状况 | 第27-34页 |
一、立法状况 | 第27-30页 |
(一) 宪法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二) 刑事诉讼法及刑法的有关规定 | 第27-28页 |
(三) 司法解释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8-30页 |
二、司法状况 | 第30-34页 |
(一) 非法获取证据导致刑事冤案的现状 | 第30-31页 |
(二) 非法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排除 | 第31-3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几点思考 | 第34-61页 |
一、影响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因素 | 第34-47页 |
(一) 法律文化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34-37页 |
(二) 政治、法律体制、经济因素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37-42页 |
1、政治体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37-38页 |
2、诉讼制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38-40页 |
3、经济因素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三) 犯罪状况和诉讼目的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42-44页 |
1、犯罪状况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42-43页 |
2、诉讼目的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43-44页 |
(四) 现行的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影响 | 第44-47页 |
二、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构建应把握的原则 | 第47-51页 |
(一) 利益权衡原则 | 第47页 |
(二) 保证司法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 第47-49页 |
(三) 程序正义和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维持在合理限度的原则 | 第49页 |
(四) 适合国情、可操作性和相对确定性原则 | 第49-50页 |
(五) 总体理念:有限排除原则 | 第50-51页 |
三、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构建的制度设计 | 第51-58页 |
(一) 绝对排除刑讯逼供方式非法收集的口供证据 | 第51-52页 |
(二) 有例外地排除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 | 第52-54页 |
(三) 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适用自由裁量排除规则 | 第54-55页 |
(四) 对形式不合法或程序上稍有疵疵的证据适用补强规则 | 第55-56页 |
(五) 对非法言词证据衍生的有证明力的证据不适用排除规则 | 第56-57页 |
(六) 未经审批或审批程序存在瑕疵而采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得的证据、严格限制采用 | 第57-58页 |
四、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的制度保障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