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基本思路 | 第9-10页 |
二 相关学术史的回顾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未嫁女与本家的经济关系 | 第13-30页 |
第一节 上层社会未嫁女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 | 第13-22页 |
一 闺媛与“妇功” | 第13-17页 |
二 “女红”及其道德意义 | 第17-20页 |
三 “妇功”的其他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中下层社会未嫁女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 | 第22-30页 |
一 另一种“女红” | 第22-25页 |
二 女红之外的技能学习 | 第25-27页 |
三 女性对农业的参与 | 第27-28页 |
四 其他劳动形式与嫁妆、继产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出嫁女与本家的经济关系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日常中的经济交往 | 第30-34页 |
第二节 扶助性和收益性经济交往 | 第34-38页 |
一 纯救济性经济行为 | 第34-36页 |
二 互助式的经济性行为 | 第36-37页 |
三 收益性经济交往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恶性经济交往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归宗女在本家的经济角色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