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论 | 第8-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范围的界定 | 第12-16页 |
2 人治型立法模式――政治主导 | 第16-25页 |
·社会背景:运动、革命、计划经济、傲慢 | 第16-17页 |
·立法:政治运动下新中国第一、二次民法典起草 | 第17-20页 |
·法学:否定旧法、仿苏学苏、政治运动、学术冬眠 | 第20-22页 |
·文本:苏联法的移植、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的混血儿 | 第22-24页 |
·小结:政治主导下的“人治型”立法模式 | 第24-25页 |
3 威权型立法模式――政治推进,学术抬头 | 第25-37页 |
·社会背景:政策、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宽容 | 第25-26页 |
·立法:“拨乱反正”与第三次民法典起草 | 第26-31页 |
·法学:“体制”下法学的复兴 | 第31-33页 |
·文本:《民法通则》的进步与妥协 | 第33-35页 |
·小结:“政治推进”、“学术抬头”下的“威权型”立法模式 | 第35-37页 |
4 法治型立法模式――学术与政治的相对平衡 | 第37-54页 |
·社会背景:执政、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责任 | 第37-39页 |
·立法:《合同法》与新中国第四次民法典起草 | 第39-45页 |
·法学:“学术法”的成长 | 第45-49页 |
·文本:《合同法》、《物权法》的理念回归与学术转型 | 第49-52页 |
·小结:迈向自治法的“法治型”立法模式 | 第52-54页 |
5 结语:寻求中国民法典的政治宽容与学理支撑!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