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39页 |
·CO_2与环氧烷烃的交替共聚反应 | 第10-32页 |
·反应的基本机理 | 第11页 |
·反应涉及的化学问题 | 第11-14页 |
·反应的催化体系 | 第14-29页 |
·聚碳酸酯微结构的研究 | 第29-32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其他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32-38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催化环氧化物不对称开环(ARO)反应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催化Hetero-Diels-Alder(HDA)反应中的应用 | 第35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催化烯丙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Salen型铬配合物在催化芳香醛不对称keck反应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选题依据及论文构思 | 第38-39页 |
2 双组分Salen型铬配合物催化体系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过程中的区域和立体化学控制 | 第39-69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51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41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41-47页 |
·环氧丙烷的水解动力学拆分 | 第47页 |
·CO_2与环氧烷烃的交替共聚反应以及CO_2/PO/CHO的三元共聚反应 | 第47-49页 |
·聚合物的核磁谱图分析 | 第49页 |
·飞行时间质谱跟踪实验 | 第49-50页 |
·聚合物的降解以及环己二醇对映体过量值的测定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7页 |
·助催化剂对CO_2与PO共聚反应立体化学的影响 | 第51-56页 |
·亲电试剂(铬配合物)对CO_2与PO共聚反应立体化学的影响 | 第56-59页 |
·SalenCrX双组分催化体系的聚合反应机理 | 第59-66页 |
·聚合反应的立体化学控制机理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3 新型SalanCrX配合物催化体系的设计以及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不对称交替共聚过程中的区域和立体化学控制 | 第69-100页 |
·引言 | 第69-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7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71页 |
·实验仪器与条件 | 第71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71-76页 |
·CO_2与环氧烷烃的交替共聚反应 | 第76页 |
·聚合物的降解及对映体过量值的测定 | 第76页 |
·飞行时间质谱跟踪实验 | 第76页 |
·飞行时间质谱的碰撞解离实验 | 第76-77页 |
·液体红外吸收光谱跟踪实验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99页 |
·助催化剂对CO_2与PO共聚反应的影响 | 第77-80页 |
·亲电试剂(铬配合物)的结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80-82页 |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82-84页 |
·聚合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对聚合物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 第84-89页 |
·新型Salan型与Salen型铬配合物催化体系聚合反应机理的比较 | 第89-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附录A 典型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 第109-116页 |
附录B 手性气相色谱图 | 第116-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0-121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