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曹魏时期鲜卑民族关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学术回顾 | 第7-10页 |
1.研究著作 | 第8-9页 |
2.研究论文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运用史料分析法和比较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鲜卑与匈奴、乌桓等族的关系 | 第12-17页 |
一、鲜卑与匈奴的关系 | 第12-14页 |
二、鲜卑与乌桓的关系 | 第14-15页 |
三、鲜卑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鲜卑应对东汉王朝的政策 | 第17-27页 |
一、鲜卑接受汉族政权的政治优惠政策 | 第17-20页 |
1.鲜卑接受汉族政权的“封王授印” | 第17-18页 |
2.鲜卑接受汉族政权的“币帛收买” | 第18-19页 |
3.鲜卑接受汉族政权边塞大臣的“恩德招降” | 第19-20页 |
4.汉族政权设置专门机构管辖归附的鲜卑 | 第20页 |
二、鲜卑对汉族政权采取的经济政策 | 第20-25页 |
1.鲜卑接受汉族政权的“赏赐” | 第21页 |
2.鲜卑向汉族政权“朝贡” | 第21-23页 |
3.鲜卑与汉族政权进行“互市” | 第23-25页 |
三、鲜卑通过与汉族政权的军事合作来发展自己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与东汉曹魏的冲突 | 第27-35页 |
一、连休、其至鞬等鲜卑大人时期 | 第27-30页 |
二、檀石槐时期 | 第30-32页 |
三、轲比能时期 | 第32-35页 |
第四章 鲜卑与匈奴、乌桓的“同道殊途” | 第35-39页 |
一、鲜卑与匈奴、乌桓的“同道” | 第35-36页 |
二、鲜卑与匈奴、乌桓的“殊途” | 第36-39页 |
第五章 鲜卑族的发展及其与汉魏关系变化的原因 | 第39-44页 |
一、有助鲜卑族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39-42页 |
1.鲜卑族发展中的“北方优势” | 第39-40页 |
2.鲜卑族发展中的“南方优势” | 第40-42页 |
二、鲜卑自身原因驱使鲜卑改变对汉关系 | 第42-44页 |
1.好战的鲜卑人需要谋生存 | 第42页 |
2.鲜卑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