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OLED 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2-15页 |
| ·有机电致发光的国外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2-14页 |
| ·有机电致发光的国内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4-15页 |
|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OLED器件的工作机理 | 第18-35页 |
| ·OLED 器件基本结构 | 第18-20页 |
| ·OLED 器件工作机理 | 第20-31页 |
| ·载流子的注入 | 第21-25页 |
| ·载流子的输运 | 第25-28页 |
| ·双分子复合 | 第28-30页 |
| ·激子的形成及辐射衰减 | 第30-31页 |
| ·OLED 器件效率 | 第31-35页 |
| ·EL效率 | 第32-33页 |
| ·EL效率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基于六硼化镧透明阴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 第35-58页 |
| ·透明OLED | 第35-37页 |
| ·六硼化镧的特性 | 第37-39页 |
| ·L.aBa_6/Alq_3/NPD/Au器件的制备 | 第39-53页 |
| ·LaB_6薄膜阴极的制备 | 第39-48页 |
| ·有机层的制备 | 第48-51页 |
| ·OLED制作系统简介 | 第48-49页 |
| ·有机层的蒸镀 | 第49-51页 |
| ·金属阳极的制备 | 第51页 |
| ·LaB_6/Alq_3/NPD/Au器件光电参数的测试 | 第51-53页 |
| ·ITO/TPD/Alq_3/LaB_6器件性能研究 | 第53-56页 |
| ·ITO/TPD/Alq_3/LaB_6器件的制备 | 第53-54页 |
| ·ITO/TPD/Alq_3/LaB_6器件光电参数测试 | 第54-56页 |
| ·本章小节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无源OLEDs屏技术研究 | 第58-75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无源OLEDs屏的交叉串扰研究 | 第59-68页 |
| ·交叉串扰形成原因 | 第59-65页 |
| ·无源OLEDs屏交叉串扰分析 | 第65-68页 |
| ·无源OLEDs屏的电压降 | 第68-69页 |
| ·无源OLEDs屏的功耗 | 第69-74页 |
| ·无源OLEDs屏的功耗分类 | 第70-72页 |
| ·单屏和双屏功耗实验对比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全彩无源OLEDs屏显示系统研究 | 第75-100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基板的设计 | 第75-86页 |
| ·全彩技术的实现 | 第75-79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的设计 | 第79-86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的基板布局 | 第80-81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光掩模设计 | 第81-84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机械掩模设计 | 第84-86页 |
| ·全彩无源OLEDs显示系统的设计 | 第86-99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的制作 | 第86页 |
| ·全彩无源OLEDs器件光电性能 | 第86-88页 |
| ·全彩无源OLEDs屏显示系统方案 | 第88-99页 |
| ·COF及FPC的设计 | 第90-92页 |
| ·128×160全彩无源OLEDs屏驱动电路设计 | 第92-97页 |
| ·显示系统时序 | 第97-98页 |
| ·显示参数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六章 基于C-545T掺杂剂绿光OLED器件的研究 | 第100-119页 |
| ·空穴注入材料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0-102页 |
| ·所用材料及器件结构 | 第102-103页 |
| ·2-TNATA与CuPc作为HIL材料的OLED器件的对比 | 第103-104页 |
| ·2-TNATA厚度对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104-108页 |
| ·掺杂剂C-545T浓度的影响 | 第108-118页 |
| ·掺杂理论 | 第109-113页 |
| ·能量转移 | 第109-111页 |
| ·陷阱俘获 | 第111-113页 |
| ·C-545T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 ·本章小节 | 第118-11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3页 |
| 附录 | 第133-134页 |
| 博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