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无锡市科技团体发展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 第17-19页 |
| 第2章 科技团体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准备 | 第19-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科技团体 | 第19页 |
| ·科技团体管理体制 | 第19-20页 |
|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 ·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 ·新公共管理管理 | 第21-23页 |
| ·简要述评 | 第23-24页 |
| 第3章 国外科技团体的管理 | 第24-39页 |
| ·国外科技团体的发展历史 | 第24-26页 |
| ·国外科技团体的管理模式 | 第26-30页 |
| ·管理机构 | 第26-27页 |
| ·管理内容 | 第27-28页 |
| ·运行机制 | 第28-30页 |
| ·国外案例: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企业化运作模式 | 第30-35页 |
| ·弗朗霍夫协会的概况 | 第30页 |
| ·弗朗霍夫模式 | 第30-32页 |
| ·弗朗霍夫协会与企业的关系 | 第32-33页 |
| ·客户群体与市场活动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国外科技团体的管理启示 | 第35-39页 |
|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5页 |
| ·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 | 第35-36页 |
| ·与政府形成的合作关系 | 第36-37页 |
| ·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 | 第37-39页 |
| 第4章 我国科技团体的发展历史与管理体制 | 第39-48页 |
| ·我国科技团体的发展历史 | 第39-42页 |
| ·科技团体兴起的背景 | 第39-40页 |
| ·科技团体发展的历史 | 第40-42页 |
| ·我国科技团体管理体制概况 | 第42-48页 |
| ·政府对科技团体管理的基本法律和规制 | 第42-43页 |
| ·科技团体管理体制的变迁 | 第43-44页 |
| ·科技团体的功能与建设目标 | 第44-48页 |
| 第5章 无锡市科技团体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48-61页 |
| ·无锡市科技团体的概况 | 第48-49页 |
| ·无锡市科技团体的管理规制和运行机制 | 第49-53页 |
| ·管理规制 | 第49页 |
| ·运行机制 | 第49-53页 |
| ·无锡市科技团体发展中的障碍 | 第53-56页 |
| ·无锡市科技团体发展障碍成因分析 | 第56-61页 |
| ·地方法律框架的不完备 | 第56页 |
| ·现有管理体制的不合理 | 第56-58页 |
| ·资金来源匮乏 | 第58-59页 |
| ·人力资源短缺 | 第59页 |
| ·自律机制不健全 | 第59-61页 |
| 第6章 促进无锡市科技团体发展的主要思路 | 第61-66页 |
|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 第61-62页 |
| ·重构行政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 ·多元资金支撑体系 | 第63-64页 |
|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第64页 |
| ·构建有效自律机制 | 第64-66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