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监管的研究及建议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9页 |
| 第二章 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状况 | 第9-13页 |
| ·增值电信业务的定义 | 第9页 |
| ·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发放情况 | 第9-10页 |
| ·增值电信业务发展规模及特点 | 第10-11页 |
| ·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增值业务个性化 | 第11-12页 |
| ·应用移动化 | 第12页 |
| ·客户企业化 | 第12-13页 |
| ·内容合作跨行业化 | 第13页 |
| 第三章 监管理论的演变 | 第13-19页 |
| ·监管理论的发展历史 | 第13-15页 |
| ·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监管原则 | 第15-18页 |
| ·维持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 | 第16页 |
|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16-17页 |
| ·鼓励业务和服务的创新 | 第17-18页 |
| ·关于监管与管制的理解 | 第18-19页 |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体系 | 第19-27页 |
| ·我国涉及增值电信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9-22页 |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第19页 |
| ·国务院 | 第19-20页 |
| ·信息产业部 | 第20-21页 |
| ·关于增值电信业务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监管部门结构 | 第22-23页 |
| ·信息产业部 | 第22页 |
| ·各地通信管理局 | 第22页 |
| ·基础运营商 | 第22-23页 |
| ·增值电信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 ·增值电信业务监测系统不完善 | 第23-24页 |
| ·增值电信业务监管缺位、错位 | 第24-25页 |
| ·许可证管理不适应监管需要 | 第25-26页 |
| ·增值业务监管力量薄弱 | 第26-27页 |
| 第五章 世界主要国家增值电信业务监管 | 第27-36页 |
| ·美国增值电信业务的监管 | 第27-32页 |
| ·电信业务的监管机构设置 | 第27-28页 |
| ·通用许可证管理系统 | 第28-29页 |
| ·用户投诉处理流程 | 第29-31页 |
| ·美国电信增值业务管理的借鉴 | 第31-32页 |
| ·英国增值电信业务的监管 | 第32-36页 |
| ·英国增值业务的定义 | 第32-33页 |
| ·英国增值业务特点 | 第33-34页 |
| ·英国增值业务监管发展历史 | 第34页 |
| ·英国现行增值业务监管体系 | 第34-36页 |
| ·英国电信增值业务管理的借鉴 | 第36页 |
| 第六章 对增值电信业务监管建议 | 第36-53页 |
| ·完善增值电信业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 第36-37页 |
| ·许可证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 第37-41页 |
| ·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 第38页 |
| ·许可证申请模块 | 第38-39页 |
| ·许可证变更模块 | 第39-40页 |
| ·网上年检模块 | 第40-41页 |
| ·许可证查询系统模块 | 第41页 |
| ·增值业务监测系统的信息化 | 第41-45页 |
| ·建立增值电信业务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 ·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监测目标 | 第42页 |
| ·电信增值业务市场监测指标体系 | 第42-43页 |
| ·定期发布市场监管报告 | 第43-45页 |
| ·建立服务提供商信誉管理制度 | 第45-47页 |
| ·信誉档案的建立 | 第45-46页 |
| ·基于信誉档案的奖惩机制 | 第46-47页 |
| ·许可证制度由向备案制度转变 | 第47-49页 |
| ·减少事务性工作,降低监管成本 | 第47-48页 |
| ·对重点业务、重点企业实施特别监控 | 第48-49页 |
| ·为业务创新创建良好条件 | 第49页 |
|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9-51页 |
| ·完善服务提供商退出机制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