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研究近况 | 第5-30页 |
1. 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研究 | 第5-9页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5-6页 |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第6-9页 |
2. 辅助检查方法 | 第9-18页 |
·血液流变学检查 | 第9页 |
·血流图检查 | 第9页 |
·多普勒超声检查 | 第9页 |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 第9页 |
·X 线检查 | 第9-18页 |
·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检查 | 第18页 |
3.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 第18-24页 |
·中医治疗进展 | 第18-21页 |
·西医治疗进展 | 第21-24页 |
4.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研究展望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第二部分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医证型与腹主动脉管壁钙化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 第30-34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1页 |
·一般资料 | 第3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2. 结果 | 第31-32页 |
·性别与管壁钙化类型的关系 | 第31-32页 |
·年龄与管壁钙化类型的关系 | 第32页 |
·中医证型与管壁钙化类型的关系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斑点状或细条状钙化主要见于脉络寒凝证及脉络血瘀证 | 第32-33页 |
·双轨状钙化主要见于脉络瘀热证 | 第33页 |
·管状钙化主要见于脉络热毒证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附图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