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罗尔斯万民法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 | 第10-18页 |
1. 时代条件 | 第10-12页 |
2. 文化背景和思想来源 | 第12-18页 |
·哲学思维方式从实证分析到思辨综合的转换 | 第12-15页 |
·哲学研究内容从抽象向现实生活的转向 | 第15-16页 |
·对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的继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罗尔斯万民法理论的基石:国家观 | 第18-29页 |
1. 传统的国家观 | 第18-19页 |
2. 罗尔斯的国家观 | 第19-29页 |
·以“民族”代替国家 | 第20-23页 |
·“民族”类型 | 第23-26页 |
·“民族”关系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罗尔斯万民法理论的框架 | 第29-44页 |
1. 万民法理论的支柱:“万民法” | 第29-35页 |
·现行的国际规则体系 | 第29-31页 |
·“万民法” | 第31-35页 |
2. 万民法理论的核心:“现实的乌托邦” | 第35-44页 |
·罗尔斯视野中的“乌托邦” | 第35-39页 |
·现实、现实的和现实性 | 第39-41页 |
·“现实的乌托邦”:理性正义宪政民主社会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对罗尔斯万民法理论的分析 | 第44-47页 |
1. 万民法理论与罗尔斯以往理论的关系:貌合神离 | 第44-45页 |
2. 万民法理论与康德永久和平理论的关系:扬弃 | 第45-46页 |
3. 万民法理论所面临的两个现实责难及罗尔斯对其的回应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