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8页 |
·草甘膦除草剂 | 第12-14页 |
·草甘膦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草甘膦的优越性 | 第13-14页 |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 | 第14-18页 |
·抑制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 第15-17页 |
·抑制其它生物合成途径 | 第17页 |
·草甘膦抑制光合磷酸化及ATP酶的活性 | 第17-18页 |
·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EPSP合酶的发现 | 第18-19页 |
·EPSP合酶的分类和定位 | 第19页 |
·EPSP合酶的三维结构与活性区 | 第19-20页 |
·EPSP合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育种途径及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通过转入经修饰的或突变的EPSPS基因获得草甘膦抗性 | 第21页 |
·通过转入过量表达的EPSPS基因获得草甘膦抗性 | 第21-22页 |
·通过转入草甘膦降解酶基因获得草甘膦抗性 | 第22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棉花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通过诱变或无性系变异获得抗草甘膦棉花 | 第24-25页 |
·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抗草甘膦棉花 | 第25页 |
·抗草甘膦棉花的生产利用 | 第25-26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棉花研究和应用展望 | 第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材料 | 第28-30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28页 |
·酶和试剂盒 | 第28页 |
·PCR引物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9页 |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30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0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30-31页 |
·冻融法回收目的基因片段 | 第31页 |
·Kit回收DNA片段 | 第31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32页 |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 | 第32-33页 |
·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的制备 | 第33页 |
·将重组质粒DNA转入农杆菌 | 第33页 |
·农杆菌的活化 | 第33页 |
·烟草遗传转化 | 第33-34页 |
·转基因烟草的抗性检测 | 第34页 |
·转基因棉花的抗性检测 | 第34页 |
·烟草DNA的提取 | 第34页 |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 第35页 |
·转基因棉花的PCR检测 | 第35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39-43页 |
·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43页 |
·转基因烟草的抗性测定 | 第43-44页 |
·转基因棉花的抗性检测 | 第44-45页 |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 第45-46页 |
·转基因棉花的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高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 第51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棉花的获得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