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前言 | 第6-8页 |
| 第一章 《随想录》忏悔意识的内涵阐释 | 第8-19页 |
| 第一节 反封:历史文化中回归人性意识 | 第8-11页 |
| 第二节 求真:政治文化中寻求理性分析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控诉:劫难世界中拯救悲剧灵魂 | 第12-15页 |
| 第四节 反思:德感文化中寻求自我超越 | 第15-17页 |
| 第五节 呼吁:全力抵制民族“健忘症”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巴金忏悔意识的曲折演绎 | 第19-27页 |
| 第一节 赎罪:为心中的人民 | 第20-22页 |
| 第二节 放逐:独立话语的缺失 | 第22-24页 |
| 第三节 忏悔:主体意识的回归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巴金忏悔意识形成的历史原由 | 第27-36页 |
| 第一节 巴金忏悔意识形成的中西文化语境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中西文化交融和冲突的产物 | 第30-36页 |
| 第四章 《随想录》忏悔意识的哲学思辨 | 第36-43页 |
| 第一节 对话鲁迅:宽容的心回报世界 | 第37-39页 |
| 第二节 对话托翁:难以走向超验世界 | 第39-43页 |
| 结语:历史困境中的遗憾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