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北京西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研究:自然恢复的过程、特征与机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46页
   ·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第17-24页
   ·土壤、植被与生态恢复第24-30页
   ·土壤种子库与生态恢复第30-36页
   ·生物量分配与生态恢复第36-43页
   ·前期预备实验第43-44页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44-46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实验样地的设置、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46-58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46-49页
   ·实验样地的设置第49-51页
   ·研究方法第51-56页
   ·技术路线第56-58页
第三章 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及植被特征第58-77页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第58-60页
   ·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科及生活型功能群结构的变化第60-66页
   ·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等群落学特征值的变化第66-70页
   ·群落相似性分析第70-71页
   ·土壤性状与植物群落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第71-72页
   ·讨论第72-77页
第四章 土壤种子库对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贡献第77-93页
   ·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第77-82页
   ·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第82-84页
   ·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第84-85页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第85页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第85-88页
   ·讨论第88-93页
第五章 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过程中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生物量配置策略第93-102页
   ·不同演替阶段狗尾草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第93-94页
   ·不同演替阶段狗尾草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第94-98页
   ·讨论第98-102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102-107页
   ·主要结论第102-106页
   ·建议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9-141页
附录Ⅰ 已经发表的SCI论文复印件第141-156页
附录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探微
下一篇: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基于广东省上市公司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