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放射疗法论文

基于纳米石墨烯的肿瘤光学治疗和放疗协同治疗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纳米材料在肿瘤外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第12-16页
    1.3 纳米材料在肿瘤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第16-20页
    1.4 纳米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20-30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第30页
    参考文献第30-49页
第二章 纳米石墨烯载带放射性碘131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49-64页
    2.1 引言第49-50页
    2.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2.2.1 实验试剂和耗材第50页
        2.2.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2.2.3 纳米石墨烯(RGO)的制备第51页
        2.2.4 纳米石墨烯的修饰(RGO-PEG)第51-52页
        2.2.5 纳米石墨烯的表征第52页
        2.2.6 碘131标记纳米石墨烯第52-53页
        2.2.7 碘131标记的稳定性测试第5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2.3.1 碘131标记纳米石墨烯的合成第53-54页
        2.3.2 纳米石墨烯的表征第54-57页
        2.3.3 纳米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第57页
        2.3.4 ~(131)I在纳米石墨烯表面的标记及稳定性检测第57-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第三章 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对肿瘤细胞的联合治疗第64-77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7页
        3.2.1 实验试剂和耗材第65页
        3.2.2 实验仪器第65页
        3.2.3 碘131标记纳米石墨烯(~(131)I-RGO-PEG)的制备第65页
        3.2.4 细胞培养第65-66页
        3.2.5 CCK-8 细胞毒性检测第66-67页
        3.2.6 细胞内吞量的检测第67页
        3.2.7 Live/Dead活性检测第6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7-72页
        3.3.1 碘131标记纳米石墨烯的细胞毒性第67-70页
        3.3.2 4T1细胞对~(131)I-RGO-PEG的细胞摄取第70页
        3.3.3 ~(131)I-RGO-PEG与光热治疗的联合第70-71页
        3.3.4 Live/Dead活性检测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四章 功能化纳米石墨烯体内诊疗效果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7-97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部分第78-81页
        4.2.1 实验试剂和耗材第78页
        4.2.2 实验仪器第78-79页
        4.2.3 ~(131)I-RGO-PEG的血液循环时间第79页
        4.2.4 小鼠乳腺癌肿瘤模型的建立第79页
        4.2.5 ~(131)I-RGO-PEG的组织分布第79-80页
        4.2.6 ~(131)I-RGO-PEG的肿瘤gamma成像第80页
        4.2.7 ~(131)I-RGO-PEG的肿瘤光热成像第80页
        4.2.8 ~(131)I-RGO-PEG的放射与光热协同治疗第80-81页
        4.2.9 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第81页
        4.2.10 组织病理检查与血液学分析第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4.3.1 ~(131)I-RGO-PEG的血液循环时间第81-83页
        4.3.2 ~(131)I-RGO-PEG的组织分布第83-84页
        4.3.3 ~(131)I-RGO-PEG的肿瘤gamma成像第84-85页
        4.3.4 ~(131)I-RGO-PEG的肿瘤光热成像第85页
        4.3.5 ~(131)I-RGO-PEG的放射与光热协同治疗第85-89页
        4.3.6 组织病理检查与血液学分析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97-100页
    5.1 论文总结第97-98页
    5.2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98-99页
    5.3 展望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pGL3-hTERTp-HSV-TK/GCV系统致肝癌细胞凋亡机制探讨
下一篇:异体GVAX瘤苗规模化制备及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安全性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