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修复热油管道非稳态热力计算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在役管道开挖修复前热力水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输油管道在役开挖修复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 管道修复工艺过程研究 | 第14页 |
·不动火施工修复 | 第14页 |
·不停输动火施工修复 | 第14页 |
·停输动火施工修复 | 第14页 |
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1 热油管道在役修复热力水力模型 | 第16-37页 |
·埋地热油管道开挖前热力计算 | 第16-23页 |
·稳态轴向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17-22页 |
·开挖前稳态径向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管道在役修复开挖后非稳态热力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开挖后轴向非稳态热力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开挖后径向非稳态热力计算模型 | 第25-26页 |
·开挖管段传热系数计算 | 第26页 |
·大气温度突变对埋地管道影响分析 | 第26-31页 |
·有气温突变时土壤温度场数学模型及解析解推导 | 第27-28页 |
·气温突变对土壤温度场影响程度定量分析 | 第28-31页 |
·输油管道的压能损失计算 | 第31-33页 |
·水力坡降的计算 | 第31-32页 |
·油品粘度的计算 | 第32-33页 |
·管道最小允许输量计算 | 第33-35页 |
·不考虑摩擦生热时管道的最小允许输量 | 第33-34页 |
·考虑摩擦生热时管道的最小允许输量 | 第34-35页 |
·最大开挖长度的确定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2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37-44页 |
·稳态轴向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37页 |
·埋地热油管道稳态径向温度场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37-42页 |
·导热问题的泛函及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三角形单元的划分 | 第39页 |
·导热问题的有限元矩阵方程及求解方法 | 第39-41页 |
·单刚矩阵合成总刚矩阵方法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3 模型及求解方法验证 | 第44-52页 |
·实验装置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实验结果验证 | 第47-48页 |
·实测数据验证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计算实例分析 | 第52-63页 |
·输油管道概况及原油物性 | 第52页 |
·管道正常运行时轴向温降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管道周围环境温度对稳态轴向温降的影响 | 第52-54页 |
·管道出站温度对稳态轴向温降的影响 | 第54-55页 |
·管道开挖运行时轴向温降模拟分析 | 第55-59页 |
·管道径向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59-60页 |
·管道运行时压降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最大开挖长度的计算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在役修复热油管道非稳态计算软件 | 第63-69页 |
·软件运行环境 | 第63页 |
·硬件环境 | 第63页 |
·支持软件 | 第63页 |
·软件主体结构 | 第63-65页 |
·软件功能 | 第65页 |
·参数输入模块功能 | 第65页 |
·网格划分模块功能 | 第65页 |
·模拟计算模块功能 | 第65页 |
·结果显示模块功能 | 第65页 |
·管理指导模块功能 | 第65页 |
·软件操作界面示例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详细摘要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