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论循环经济的法治化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9页
第一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第9-23页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第9-16页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第9-10页
  二、循环经济的显著特征第10-11页
  三、循环经济的价值追求第11-12页
  四、循环经济的深层内涵第12-15页
  五、循环经济的精神实质第15-16页
 第二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必然性第16-19页
  一、国外成功范例的推动和吸引第16-17页
  二、历史发展的沉痛昭示和反思第17-18页
  三、国内典型实例的导引和示范第18-19页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第19-22页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第19-20页
  二、是缓解资源约束性矛盾的根本出路第20页
  三、是从根本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第20-21页
  四、是提高综合国力、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21-2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及其法治化的探索和实践第23-37页
 第一节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启示第23-29页
  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第23-24页
  二、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概况第24-27页
  三、国外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的研究现状第27页
  四、几点启示第27-29页
 第二节 国内循环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9-36页
  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第29-31页
  二、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概况第31-33页
  三、国内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的研究现状第33-35页
  四、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法治化的思考第37-47页
 第一节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37-39页
  一、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第37页
  二、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第37-39页
 第二节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整对象第39页
 第三节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适用主体范围第39-40页
 第四节 中国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建构第40-45页
  一、立法模式第40-42页
  二、制度建构第42-45页
 第五节 保证我国循环经济顺利步入法治之路的几个关键环节第45-46页
  一、教育先行,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第45页
  二、执法要严,必须加大惩处的力度第45-46页
  三、循环经济及其法治必须本土化第46页
  四、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广示范典型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式合同条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环保工质在移动空调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