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造纸废水现状 | 第10-17页 |
·造纸工业简述 | 第10-11页 |
·造纸废水的组成 | 第11-12页 |
·造纸废水的危害 | 第12-13页 |
·造纸废水处理常用方法及新技术 | 第13-17页 |
·光催化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半导体光催化理论 | 第17-18页 |
·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18-20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材料活性的途径 | 第20-21页 |
·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的负载技术 | 第21-22页 |
·光催化技术进展及研究方向 | 第22-23页 |
·辐照技术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水溶液体系的辐射体制 | 第23-24页 |
·辐射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造纸废水中有机卤化物的辐解 | 第25页 |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药品及材料 | 第28页 |
·实验方案及步骤 | 第28-31页 |
·矿物负载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废水处理实验 | 第30-31页 |
·表征手段 | 第31-33页 |
·仪器分析表征 | 第31页 |
·pH值 | 第31页 |
·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 | 第31-32页 |
·脱色率 | 第32页 |
·生物毒性去除率 | 第32-33页 |
第3章 褐铁矿/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 第33-51页 |
·褐铁矿/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42页 |
·Ti/褐铁矿比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水解温度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焙烧时间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8-40页 |
·表征与机理分析 | 第40-42页 |
·褐铁矿/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49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pH的影响 | 第44-45页 |
·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试验 | 第45-46页 |
·矿物基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降解造纸废水机理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辐照技术与纳米TiO_2协同处理造纸废水及准工业化研究 | 第51-65页 |
·辐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 第51-56页 |
·吸收剂量对造纸废水降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曝气作用对γ辐照降解造纸废水的影响 | 第53页 |
·TiO_2投加的影响 | 第53-55页 |
·水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纳米TiO_2与γ辐照协同作用对造纸废水的影响 | 第56-58页 |
·COD的变化 | 第56页 |
·pH值的变化 | 第56-57页 |
·生物毒性的变化 | 第57-58页 |
·辐照光催化与传统光催化的比较 | 第58-60页 |
·可见光下对造纸废水的降解 | 第58-59页 |
·紫外光下对造纸废水的降解 | 第59页 |
·空白实验 | 第59-60页 |
·矿物基纳米TiO_2与市售型纳米TiO_2(P25)比较分析 | 第60页 |
·辐照技术与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研究 | 第60-63页 |
·生物处理工艺流程 | 第61页 |
·生物处理效果 | 第61-62页 |
·辐照技术结合生物处理作用试验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