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或缩略词说明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棉花早熟性及与早熟不早衰相关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早熟性的标记指标研究 | 第12页 |
·棉花早熟性的生理测定指标 | 第12页 |
·短季棉早熟性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的研究 | 第12-13页 |
·棉花早熟不早衰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 第13页 |
·有关早熟性的基因控制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内外超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植物SOD的发现 | 第13-15页 |
·植物SOD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页 |
·植物SOD的分类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 第15-16页 |
·植物SOD的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SOD酶的结构 | 第17页 |
·SOD基因克隆与转基因研究 | 第17-19页 |
·SOD与植物抗逆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与温度胁迫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与水分胁迫的关系 | 第20页 |
·与病害胁迫的关系 | 第20-21页 |
·与高盐胁迫的关系 | 第21页 |
·与衰老的关系 | 第21-22页 |
·SOD的功效及用途 | 第22-24页 |
·SOD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 第22页 |
·SOD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SOD药品 | 第23-24页 |
·转基因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 第24页 |
·转基因技术常用方法 | 第24-25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4-25页 |
·基因枪法 | 第25页 |
·电击和聚乙二醇(PEG)法 | 第25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5页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2 棉花叶绿体Cu/Zn-SO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6-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DNA片段的回收和定量 | 第28页 |
·农杆菌LBA4404的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8-29页 |
·棉花叶绿体Cu/Zn-SO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质粒小量提取 | 第30-31页 |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保存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中间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1-32页 |
·棉花叶绿体Cu/Zn-SO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3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叶绿体Cu/Zn-SOD基因转化烟草 | 第34-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试剂 | 第34页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35页 |
·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第35页 |
·烟草的的遗传转化 | 第35-36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6-40页 |
·转基因植株DNA的提取 | 第36页 |
·PCR检测 | 第36-37页 |
·烟草Cu/Zn-SOD基因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 | 第37-40页 |
·SOD粗酶液的提取与同工酶活性测定 | 第40-41页 |
·SOD粗酶液的提取 | 第40页 |
·SOD同工酶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转基因植株百草枯耐性试验和衰老研究 | 第41页 |
·转基因植株百草枯耐性试验 | 第41页 |
·转基因植株的衰老研究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41-42页 |
·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第42页 |
·抗性筛选标记浓度对烟草转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适应侵染受体材料的农杆菌浊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43-4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4-45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5-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5-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检测 | 第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百草枯试验和衰老研究 | 第46-48页 |
·转基因植株的百草枯试验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的离体叶片试验 | 第47-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4 农杆菌介导棉花叶绿体Cu-ZnSOD基因在棉花中的表达 | 第50-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试验试剂 | 第50页 |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工程菌的制备 | 第51页 |
·遗传转化 | 第51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品种对愈伤化的影响 | 第51-53页 |
·抗性筛选标记浓度对棉花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53页 |
·适应侵染受体材料的农杆菌浊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53-54页 |
·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54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54-56页 |
·外植体基因型对棉花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54-55页 |
·激素对棉花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附录Ⅰ(植物遗传转化载体PBI121结构图) | 第64-65页 |
附录Ⅱ(MS培养基配方) | 第65-66页 |
附录Ⅲ(DNA提取)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