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产生的背景 | 第14-22页 |
·近代中国及其文化论争 | 第14-15页 |
·五四时代的东西文化论争 | 第15-16页 |
·中西文化论战的深化与科玄论战 | 第16-20页 |
·饱尝民族危亡的苦楚 | 第20-22页 |
2.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理论基础 | 第22-45页 |
·形上学基础 | 第22-38页 |
·真际与实际 | 第28页 |
·理、气、道体与大全 | 第28-38页 |
·认识论基础 | 第38-45页 |
3.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主要内容 | 第45-61页 |
·觉解与境界 | 第45-50页 |
·人生四境界说 | 第50-56页 |
·自然境界 | 第51页 |
·功利境界 | 第51-52页 |
·道德境界 | 第52页 |
·天地境界 | 第52-56页 |
·提高人生境界的方法:敬与集义 | 第56-57页 |
·提高人生境界的目的:成人与成圣 | 第57-61页 |
4.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总的评价 | 第61-87页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本质特征:极高明而道中庸 | 第61-65页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 第65-87页 |
结语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