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本文结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本文结构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城市边缘效应内涵及其生成机制 | 第17-24页 |
| ·边缘区及边缘效应的内涵 | 第17-19页 |
| ·边缘区涵义 | 第17页 |
| ·城市边缘效应涵义 | 第17-18页 |
| ·长株潭三城市边缘区的范围界定 | 第18-19页 |
| ·城市边缘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 | 第19-24页 |
| ·负熵是产生边缘效应的基础 | 第19-20页 |
| ·自组织是激发边缘效应发挥的力量源泉 | 第20-21页 |
| ·耗散结构是边缘效应形成的机理 | 第21-22页 |
| ·协同是边缘效应形成的根本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边缘效应分析 | 第24-35页 |
| ·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边缘效应分析 | 第25-29页 |
| ·促进长株潭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开放性运作 | 第26-27页 |
| ·促进长株潭城市综合生态效益的实现 | 第27-29页 |
|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边缘效应分析 | 第29-32页 |
| ·有利于长株潭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 第29-30页 |
| ·有利于长株潭边缘区绿化用地的开发与实施 | 第30-31页 |
| ·有利于提高长株潭边缘区土地开发的适宜度 | 第31-32页 |
|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空间组合的边缘效应分析 | 第32-35页 |
| ·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32-33页 |
| ·有利于城市布局的优化 | 第33页 |
| ·有利于城市形态的优化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充分发挥城市边缘效应,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 | 第35-46页 |
| ·发挥生态规划边缘效应,积极推进长株潭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发展 | 第35-37页 |
| ·对生态环境优化进行整体规划 | 第35页 |
| ·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 第35-36页 |
| ·建立复合生态开发带 | 第36-37页 |
| ·建立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节水型社会体系 | 第37页 |
| ·发挥土地利用边缘效应,积极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第37-40页 |
| ·建立相应土地法规,强化土地管理 | 第38页 |
| ·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 | 第38页 |
| ·搞好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宏观调控 | 第38-40页 |
| ·发挥空间组合边缘效应,积极推进长株潭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 第40-46页 |
| ·大力发展卫星城镇 | 第40-42页 |
| ·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 | 第42-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