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律适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争议问题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法益范围的争议及重新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本罪法益的重新审视 | 第13-16页 |
一、本罪法益的价值 | 第14页 |
二、本罪存在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法律适用中疑难问题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本罪行为方式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非法性 | 第17页 |
二、利诱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本罪行为对象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对“公众”的准确理解 | 第18-19页 |
二、存款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本罪数额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一、直接经济损失界定 | 第20页 |
二、犯罪数额标准界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法律适用中适格主体之界定 | 第22-26页 |
第一节 本罪的一般主体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特殊主体出入罪之争 | 第23-26页 |
一、肯定说 | 第23-24页 |
二、否定说 | 第24-25页 |
三、本文观点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律适用之理念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本罪蕴涵谦抑性之理念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本罪适用谦抑性之彰显 | 第27-30页 |
一、本罪刑罚轻刑化之合理性 | 第27-29页 |
二、本罪轻刑化之理性回归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 | 第30-35页 |
一、本罪与民事侵权法律适用界定 | 第30-31页 |
二、本罪与民间借贷法律适用界定 | 第31-32页 |
三、本罪与互联网金融法律适用界定 | 第32-33页 |
四、完善金融秩序之合理化建议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