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危害及其深度脱硫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含硫燃料油对燃料油油品和油品处理的影响 | 第10页 |
·燃烧对环境、发动机性能等影响 | 第10-11页 |
·燃料油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 | 第11页 |
·世界各国燃料油含硫量执行标准 | 第11-12页 |
·燃料油的加氢脱硫技术 | 第12-14页 |
·国外加氢催化脱硫工艺 | 第13页 |
·国内加氢脱硫工艺 | 第13-14页 |
·燃料油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14-24页 |
·萃取脱硫 | 第14-15页 |
·吸附脱硫 | 第15-16页 |
·烷基化脱硫 | 第16-17页 |
·络合脱硫 | 第17页 |
·膜分离脱硫 | 第17-18页 |
·氧化脱硫 | 第18-24页 |
·杂多酸化合物 | 第24-25页 |
·杂多酸化合物的定义、特点、结构与性质 | 第24-25页 |
·杂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 第25页 |
·论文工作设想 | 第25-27页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第27-48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45页 |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8-31页 |
·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红外表征 | 第31-42页 |
·催化剂的热分解研究 | 第42-45页 |
·模拟汽油的配制 | 第45-46页 |
·含硫油品的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催化氧化萃取脱除模拟汽油硫化物研究 | 第48-56页 |
·催化氧化-萃取脱硫原理 | 第48页 |
·模拟汽油脱硫实验 | 第48-54页 |
·反应的体系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萃取剂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H_2O_2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的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2页 |
·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及其氧化苯并噻吩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53-54页 |
·氧化产物分析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催化氧化萃取FCC汽油中硫化物及工艺条件优化 | 第56-67页 |
·FCC汽油脱硫实验 | 第56-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反应时间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H_2O_2的用量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的用量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8页 |
·反应温度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萃取剂用量对FCC汽油脱硫率的影响 | 第59页 |
·响应面法优化FCC汽油脱硫工艺 | 第59-65页 |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及显著因素的确定 | 第60-61页 |
·Box-Behnken设计方案及结果 | 第61-65页 |
·催化剂回收及其脱硫活性评价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问题及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