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动态 | 第9-11页 |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灰飞虱种群在江苏地区大爆发的原因初析 | 第10页 |
·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 | 第10-11页 |
2 关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的扩散 | 第11-12页 |
·灰飞虱的带毒、传毒习性 | 第11页 |
·灰飞虱的带毒、传毒速率 | 第11-12页 |
3 环境胁迫对灰飞虱的影响 | 第12-13页 |
·环境胁迫对其他昆虫的影响 | 第12-13页 |
·环境胁迫对灰飞虱的影响 | 第13页 |
4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 第13-14页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症状 | 第13页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 第13-14页 |
5 灰飞虱体内及水稻叶片中条纹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斑点免疫结合检测法(DIBA) | 第14页 |
·反转录-PCR 技术(RT-PCR) | 第14-1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温度胁迫对灰飞虱带毒率的影响 | 第16-2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6-17页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页 |
·灰飞虱带毒率的测定 | 第16-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18页 |
3 讨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不同CO_2浓度对灰飞虱带毒率的影响 | 第20-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CO_2 浓度的设置 | 第21页 |
·CO_2 浓度的控制 | 第21页 |
·灰飞虱带毒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3 讨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灰飞虱与水稻植株获毒速率的研究 | 第25-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飞虱传毒试验 | 第25页 |
·飞虱获毒试验 | 第25-26页 |
·水稻植株带毒率的测定 | 第26页 |
·病毒总RNA 的提取 | 第26页 |
·PCR 引物的设计 | 第26页 |
·一步法RT-PCR 方法鉴定RSV | 第26页 |
·水稻条纹病毒毒蛋白SP 基因的检测 | 第26页 |
·灰飞虱虫体带毒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灰飞虱传毒试验 | 第27-28页 |
·灰飞虱获毒试验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五章 生物导弹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抑制作用 | 第30-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含cp、sp 基因的农杆菌菌液制备 | 第30-31页 |
·供试生物工程菌株 | 第30-31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31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31页 |
·渗透剂的添加 | 第31页 |
·具体设计 | 第31-32页 |
·水稻叶片带毒率的检测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