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国内外对山区的研究综述 | 第8-9页 |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5-16页 |
·山区县 | 第15页 |
·资源要素 | 第15页 |
·环境要素 | 第15页 |
·协调发展 | 第15-16页 |
·协调度 | 第16页 |
·环境和经济协调关系演变特点 | 第16-18页 |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 | 第16-17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17-18页 |
·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山区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 | 第21-27页 |
·山区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5页 |
·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第3章 安远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 第27-36页 |
·安远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32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7-30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0-32页 |
·安远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 第32-36页 |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数据整理 | 第33-34页 |
·评价结果 | 第34-36页 |
第4章 安远县生态经济功能区划 | 第36-44页 |
·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原则 | 第36-37页 |
·区内地形地貌显现特征相似性的原则 | 第36页 |
·区内气候、水资源等生态条件相似性原则 | 第36页 |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方向相似性原则 | 第36页 |
·区域内经济的完整性至少有一个二级以上中心城镇 | 第36-37页 |
·与行政区尽可能协调一致、乡镇界线完整 | 第37页 |
·生态经济区划方案 | 第37-40页 |
·生态经济区分析 | 第40-44页 |
·东江源国家生态功能保护与农林和旅游区 | 第40-41页 |
·濂江河源头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农林和矿山生态恢复区 | 第41页 |
·濂江河干流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农林和工业区 | 第41-42页 |
·天心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农、林、牧区 | 第42页 |
·龙布河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农林牧区 | 第42-44页 |
第5章 对策和建议 | 第44-49页 |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 第44-45页 |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建设农林生态经济循环系统 | 第44-45页 |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 第45页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壮大第三产业 | 第45页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发展与保护的路子 | 第45-46页 |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 第46页 |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 第46-4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9-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表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