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受高等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公立高校的研究视角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8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8-9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受高等教育权概述 | 第10-25页 |
第一节 受高等教育权的涵义 | 第10-16页 |
一、受教育权的涵义 | 第10-13页 |
二、受高等教育权的涵义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受高等教育权的性质与特点 | 第16-20页 |
一、受高等教育权的性质 | 第16-18页 |
二、受高等教育权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受高等教育权的内容 | 第20-25页 |
一、入学机会权 | 第20页 |
二、受高等教育身份权 | 第20-21页 |
三、受高等教育选择权 | 第21页 |
四、受高等教育参与权 | 第21-22页 |
五、全面发展权 | 第22页 |
六、获得教育资助权 | 第22-23页 |
七、主张权 | 第23页 |
八、获得公正评价权 | 第23-24页 |
九、获得证书权 | 第24页 |
十、获得救济权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受高等教育权的实现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受高等教育权实现理论 | 第25-30页 |
一、受高等教育权实现的含义 | 第25-27页 |
二、受高等教育权的实现条件与衡量标准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受高等教育权实现现状 | 第30-38页 |
一、我国受高等教育权实现所取得的成就 | 第30-33页 |
二、我国受高等教育权的缺损表现 | 第33-38页 |
第四章 受高等教育权缺损的成因分析 | 第38-52页 |
第一节 教育系统外部因素对受高等教育权缺损的影响 | 第38-42页 |
一、法律救济的缺失 | 第38-39页 |
二、经济投入的不足 | 第39-40页 |
三、高等教育政策失衡 | 第40-41页 |
四、社会监督的缺失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对受高等教育权缺损的影响 | 第42-52页 |
一、高等教育布局的影响 | 第42页 |
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三、高校管理观念的落后 | 第44-48页 |
四、高校管理的不完善 | 第48-52页 |
第五章 受高等教育权的保障机制 | 第52-66页 |
第一节 国家保障 | 第52-60页 |
一、立法保障 | 第52-54页 |
二、行政保障 | 第54-56页 |
三、司法保障 | 第56-60页 |
第二节 学校保障 | 第60-62页 |
一、转变管理观念 | 第60页 |
二、具体管理行为的保障 | 第60-62页 |
第三节 学生、家庭、社会及其他保障 | 第62-66页 |
一、学生保障 | 第62-63页 |
二、家庭保障 | 第63-64页 |
三、社会保障 | 第64页 |
四、其他保障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