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和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序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一、前端控制理论 | 第11页 |
| 二、国家文件中心构想 | 第11页 |
| 三、相关文献 | 第11-13页 |
| 第二部分: 人事档案概述与管理现状 | 第13-20页 |
| 一、人事档案及其历史回顾 | 第13-14页 |
| 二、人事档案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 三、目前人事档案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 第15-20页 |
| 第三部分: 人事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 第20-25页 |
| 一、人事档案混乱的原因 | 第20-23页 |
| (一) 内因 | 第20-22页 |
| (二) 外因 | 第22-23页 |
| 二、人事档案功能需要加强 | 第23-25页 |
| 第四部分: 人事档案改革与创新的设想 | 第25-53页 |
| 一、基本思路──开放与实用 | 第26-27页 |
| 二、理念改革 | 第27-33页 |
| (一) 树立“权变”的管理思想 | 第28-30页 |
| (二) 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应强化 | 第30-31页 |
| (三) 人事档案应当有一定透明度 | 第31-33页 |
| 三、方式改革 | 第33-46页 |
| (一) 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 第34-36页 |
| (二) “有限知情权”与“双向审核”制度 | 第36-39页 |
| (三) 身份追踪系统 | 第39-40页 |
| (四) 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 | 第40-41页 |
| (五) 与 HR 接轨的意识 | 第41-43页 |
| (六) “多层面”的监督测评考核制度 | 第43-44页 |
| (七) 市场导向的管理策略 | 第44-46页 |
| 四、内容改革 | 第46-53页 |
| (一) 强调“个性化”与“辨识度” | 第46-48页 |
| (二) 减少主观内容 | 第48页 |
| (三) 摈除冗余内容 | 第48-50页 |
| (四) 扩充新内容 | 第50-53页 |
| 第五部分: 国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经验 | 第53-58页 |
| 一、人事档案开放的对象与内容 | 第53-54页 |
| 二、人事档案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 第54页 |
| 三、“人档分离”的管理方式 | 第54-55页 |
| 四、人事档案摘要的提供利用 | 第55页 |
| 五、信用档案 | 第55-56页 |
| 六、人事档案内容精炼高效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