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询问制度研究--以中美刑事诉讼为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交叉询问制度概述 | 第13-22页 |
一 交叉询问制度概念 | 第13-14页 |
二、交叉询问的程序内容 | 第14-18页 |
(一) 基本程序 | 第14-15页 |
(二) 交叉询问的提问顺序 | 第15-16页 |
(三) 交叉询问的范围 | 第16-18页 |
(四) 证言导出方式 | 第18页 |
三、交叉询问制度价值及功能定位 | 第18-22页 |
(一) 揭示和认定真实 | 第19-20页 |
(二) 实现民主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自由 | 第20页 |
(三) 实现程序正义 | 第20-21页 |
(四) 解决社会纠纷、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美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 第22-33页 |
一、美国交叉询问制度运行规则 | 第22-27页 |
(一) 对抗性证人分类规则 | 第22页 |
(二) 禁止质疑己方证人规则 | 第22-23页 |
(三) 意见排除规则 | 第23页 |
(四) 诱导性询问规则 | 第23-26页 |
(五) 当事人异议规则 | 第26-27页 |
(六) 反对复合式及其他混乱性问题规则 | 第27页 |
二、美国现行交叉询问制度 | 第27-33页 |
(一) 实践中的运行 | 第27页 |
(二) 交叉询问制度运行前提条件及其制度保障 | 第27-30页 |
(三) 交叉询问的技巧 | 第30-32页 |
(四) 对美国交叉询问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中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分析 | 第33-46页 |
一、我国交叉询问制度引进与确立 | 第33-34页 |
二、现行交叉询问制度运行特点 | 第34-36页 |
三、中美交叉询问制度运行差异比较分析 | 第36-42页 |
(一) 以传统文化观念为角度 | 第37-38页 |
(二) 以庭审中法官作用为角度 | 第38-39页 |
(三) 以对质证重视程度为角度 | 第39-40页 |
(四) 以证人出庭率为角度 | 第40-41页 |
(五) 以法律职业者业务水平为角度 | 第41-42页 |
(六) 其它方面 | 第42页 |
四、中国交叉询问制度完善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2-46页 |
(一)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完善之必要性 | 第42-44页 |
(二)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完善之可行性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关于我国完善交叉询问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6-51页 |
一、交叉询问程序及规则的立法完善 | 第46-48页 |
(一) 完善交叉询问的程序 | 第46-47页 |
(二) 完善交叉询问的规则 | 第47-48页 |
二、完善主要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8-51页 |
(一) 建立证据庭前开示制度 | 第48-49页 |
(二) 关于证人出庭制度 | 第49-50页 |
(三) 关于律师辩护制度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