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4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评价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总体设计 | 第21-24页 |
·研究范围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预期成果 | 第23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聊城市及东昌湖区概况 | 第24-29页 |
·聊城市概况 | 第24-25页 |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自然条件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5页 |
·东昌湖区概况 | 第25-29页 |
·历史由来 | 第25页 |
·自然条件 | 第25页 |
·湖泊特征 | 第25-29页 |
第三章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9-32页 |
·指标体系评价因子 | 第29-30页 |
·指标体系评价因子的筛选 | 第30-31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的确定 | 第32-41页 |
·评价等级特征描述 | 第32-33页 |
·分级标准的建立 | 第33-41页 |
第四章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56页 |
·评价模型概述 | 第41页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 | 第41-51页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 第41-4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6-51页 |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 | 第51-55页 |
·基本结构 | 第52-53页 |
·学习算法 | 第53-54页 |
·RBF的具体实现 | 第54-55页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层次分析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数学实现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56-70页 |
·健康评价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 | 第57-6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7-61页 |
·模糊评价 | 第61-65页 |
·RBF神经网络模型评价 | 第65-6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模糊模式识别参数p取不同数值时结果比较 | 第67-68页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RBF模型结果比较 | 第68页 |
·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进的建议 | 第68-70页 |
第六章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附录1: 研究范围示意图 | 第72-73页 |
附录2: 东昌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73-74页 |
附录3: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调查表 | 第74-76页 |
附录4: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计算程序 | 第76-80页 |
附录5: 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程序 | 第80-82页 |
附录6: RBF计算程序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89-9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