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1. 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鉴定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奶牛乳腺炎的危害 | 第11页 |
·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 | 第11-13页 |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传统诊断方法 | 第13页 |
·16S-23S rDNA间隔区在奶牛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2.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规律及乳腺的自然防御机制 | 第15-16页 |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规律 | 第15页 |
·乳腺的自然防御机制 | 第15-16页 |
3. 奶牛乳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 | 第17-18页 |
·大肠杆菌疫苗 | 第18-19页 |
·链球菌疫苗 | 第19-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试验一: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1-28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3.讨论 | 第25-28页 |
试验二:检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多重PCR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28-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 结果 | 第31-34页 |
3.讨论 | 第34-35页 |
试验三: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 第35-4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 | 第37-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4页 |
附图 | 第54-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