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 第2章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描述程序与方法研究 | 第12-44页 |
| ·剩余油描述程序 | 第12页 |
| ·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研究 | 第12-44页 |
| ·河流相储层构型模式 | 第13页 |
| ·河流相成因砂体的类型 | 第13-18页 |
| ·单一成因砂体的识别及连通性分析 | 第18-23页 |
| ·隔夹层识别及描述 | 第23-28页 |
| ·低序级断层识别 | 第28-33页 |
| ·储层建筑结构非均质模型的建立 | 第33-44页 |
| 第3章 河流相储层空间剩余油分布综合描述 | 第44-62页 |
| ·单一成因砂体相变对剩余油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低序级断层对剩余油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厚油层层内非均质性、隔夹层、注采方式对剩余油的影响 | 第46-56页 |
| ·驱替过程可视化反映厚层内不同韵律剩余油的差异 | 第46-48页 |
| ·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 第48-56页 |
| ·不同井网对剩余油的影响 | 第56-62页 |
| ·模型 | 第56-57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4章 矿场应用效果 | 第62-67页 |
| ·单一成因砂体动用差的薄油层剩余油综合挖潜 | 第62-63页 |
| ·零散剩余油高效挖潜 | 第62-63页 |
| ·局部注采调整及井网完善 | 第63页 |
| ·厚油层层内局部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配套挖潜 | 第63-66页 |
| ·正韵律厚油层水平井挖潜 | 第63-64页 |
| ·正韵律厚油层强化泡沫驱 | 第64-65页 |
| ·厚油层细分注水 | 第65页 |
| ·封堵炮眼重新射孔 | 第65页 |
| ·水井调剖 | 第65页 |
| ·开展暂堵酸化和油井阳离子堵聚试验 | 第65-66页 |
| ·效益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