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背景介绍 | 第9-15页 |
一、公共检测体系的构成及地位 | 第10页 |
二、公共检测体系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论文内容 | 第15-17页 |
一、论文章节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二、本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19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公共检测体系建设与公共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国家竞争战略 | 第19-26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二、公共检测体系建设与国家竞争战略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国外公共检测体系研究 | 第26-39页 |
第一节 美国——聚焦于核心领域检测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一、“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改革导向下的体系建设经验 | 第26-27页 |
二、明确的部门职能 | 第27-28页 |
三、明晰的政策导向 | 第28-29页 |
四、总结 | 第29页 |
第二节 欧洲——多元化的机构管理及整合模式体现灵活性 | 第29-33页 |
一、英国——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 第29-31页 |
二、荷兰——整合模式 | 第31-32页 |
三、西欧——区域内合作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日本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治理结构 | 第33-36页 |
一、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二、日本分类改革经验 | 第34-35页 |
三、日本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点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启示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国内公共检测体系现状 | 第39-46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共检测体系现状 | 第39-41页 |
一、相关建设进展情况 | 第39页 |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上海公共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 第41-44页 |
一、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二、上海公共检测体系建设的进程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启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上海市公共检测体系建设实践 | 第46-57页 |
第一节 上海构建公共检测体系的的战略规划 | 第46-48页 |
一、确立指导思想,遵循基本原则 | 第46页 |
二、明确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 | 第46-47页 |
三、统筹规划布局,体现整体理念 | 第47-48页 |
四、确定机构职责,明确任务方向 | 第48页 |
第二节 上海构建公共检测体系的探索——上海市检测中心的建设实践 | 第48-52页 |
一、上海市检测中心的建设的基本构想 | 第48-49页 |
二、功能组成和组织管理框架 | 第49-51页 |
三、中心的建设任务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上海市检测中心建设的成果及思考 | 第52-57页 |
一、建设成果 | 第52-54页 |
二、建设思考 | 第54-57页 |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 第57-68页 |
第一节 上海公共检测体系组织管理构架搭建的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一、健全和完善适应WTO 规则的地方法规体系 | 第58-59页 |
二、探索灵活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提高机构的竞争力 | 第59-60页 |
三、固定资产的“资源整合” | 第60-61页 |
第二节 行业建设过程中政府承担角色的建议 | 第61-63页 |
一、政府的角色是是裁判者,是监控者 | 第61-62页 |
二、分层面进行体系构建 | 第62-63页 |
第三节 行业竞争力建设的建议 | 第63-65页 |
一、检测能力建设要点 | 第63-64页 |
二、具体措施 | 第64-65页 |
第四节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议 | 第65-68页 |
一、检测检验行业资源整合功能 | 第65-66页 |
二、检测检验能力资源整合 | 第66页 |
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资源整合 | 第66页 |
四、检测检验技术知识库的整合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致 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