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EG-4的三维人脸动画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人脸动画简介 | 第8-9页 |
| ·三维人脸动画研究的回顾 | 第9-11页 |
| ·三维人脸动画的现状与发展 | 第9-10页 |
| ·三维人脸动画的应用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MPEG-4介绍 | 第13-19页 |
| ·MPEG-4中关于人脸动画对象的定义 | 第13页 |
| ·MPEG-4中定义的人脸参数 | 第13-16页 |
| ·中性人脸对象及脸部参数 | 第16-17页 |
| ·MPEG-4的动画原理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三维人脸建模 | 第19-40页 |
| ·三维人脸模型的表示和构建 | 第19-22页 |
| ·三维人脸模型的表示及比较 | 第19-20页 |
| ·三维人脸模型的构建及比较 | 第20-22页 |
| ·本文的人脸模型建立方法 | 第22-36页 |
| ·原始通用人脸模型 | 第22-25页 |
| ·三维人脸模型的功能分区 | 第25-26页 |
| ·功能分区的优点 | 第25页 |
| ·功能分区的原则 | 第25-26页 |
| ·人脸模型的选点及坐标化 | 第26-31页 |
| ·控制点的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 ·基于OpenGL的三维坐标的鼠标点选 | 第28-31页 |
| ·人脸模型特征控制点的点选 | 第31页 |
| ·基于DFFD的人脸模型变形 | 第31-36页 |
| ·计算Sibson局部坐标 | 第31-33页 |
| ·基于面部分区的DFFD算法改进 | 第33-34页 |
| ·DFFD算法的实现 | 第34-36页 |
| ·人脸模型微调、优化和进一步思考 | 第36-39页 |
| ·人脸模型的微调 | 第36-37页 |
| ·优化 | 第37-38页 |
| ·进一步思考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三维人脸动画的驱动和模拟 | 第40-56页 |
| ·人脸运动的驱动 | 第40-49页 |
| ·驱动方案的设计 | 第40-43页 |
| ·建立人脸动画定义表(FADT) | 第43-47页 |
| ·选择驱动点 | 第43-44页 |
| ·FAP分组-分区-FDP | 第44-46页 |
| ·计算运动因子 | 第46-47页 |
| ·使用掩码的FAP帧 | 第47-49页 |
| ·人脸运动的模拟 | 第49-53页 |
| ·刚体模拟算法 | 第49-51页 |
| ·肌肤纹理运动模拟算法 | 第51-53页 |
| ·FAP中间帧计算 | 第53页 |
| ·实验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人脸动画在网络中的传输 | 第56-63页 |
| ·传输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 第56-58页 |
| ·网络模型的实现 | 第58-61页 |
| ·本章小节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人脸动画实验原型的实现 | 第63-70页 |
| ·设计目标 | 第63页 |
| ·原型设计 | 第63-66页 |
| ·原型实现 | 第66-68页 |
| ·原型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