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和轨道交通给排水设计及隧道消防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1页 |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分类 | 第13-14页 |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4-15页 |
·磁浮工程的发展和现状 | 第15-17页 |
·轨道交通的特点 | 第17-18页 |
·轨道交通工程的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 第18-20页 |
·隧道消防系统的选择 | 第20-21页 |
第2章 轨道交通工程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 第21-43页 |
·设计原则和依据 | 第21页 |
·设计原则 | 第21页 |
·设计依据 | 第21页 |
·给水系统 | 第21-23页 |
·设计参数 | 第22页 |
·用水量 | 第22页 |
·供水压力 | 第22页 |
·冷却循环水系统 | 第22-23页 |
·排水系统 | 第23-26页 |
·车站排水 | 第23-24页 |
·区间排水 | 第24-25页 |
·局部排水泵房 | 第25页 |
·控制方式与要求 | 第25-26页 |
·消防系统 | 第26-30页 |
·消防水源 | 第26-27页 |
·消火栓系统 | 第27-28页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第28-30页 |
·灭火器设置 | 第30页 |
·气体灭火系统 | 第30-36页 |
·IG-541气体灭火系统介绍 | 第30页 |
·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参数 | 第30-31页 |
·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系统控制 | 第33-35页 |
·与其它系统接口 | 第35页 |
·设备国产化 | 第35-36页 |
·钢瓶间配置 | 第36页 |
·供电及接地 | 第36页 |
·人防给水排水 | 第36-39页 |
·人防设计的必要性 | 第36页 |
·人防设计的范围 | 第36-37页 |
·人防的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 第37-38页 |
·战时生活设施 | 第38页 |
·人防给排水设计 | 第38-39页 |
·管材 | 第39-40页 |
·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接口 | 第40-43页 |
·轨道交通工程的性质 | 第40页 |
·给排水系统的主要接口 | 第40-41页 |
·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接口框图 | 第41-43页 |
第3章 轨道交通工程消防技术研究 | 第43-57页 |
·地铁频发火灾的原因和火灾危险性分析 | 第43-46页 |
·国内外地铁重大火灾列举 | 第43-44页 |
·地铁火灾发生原因 | 第44-45页 |
·地铁火灾危险性分析 | 第45-46页 |
·地铁工程的消防措施 | 第46-57页 |
·消火栓系统 | 第46-47页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第47-48页 |
·IG-541灭火系统 | 第48-49页 |
·细水雾灭火系统 | 第49-52页 |
·SHT-2000灭火系统 | 第52-56页 |
·确保灭火效果 | 第56-57页 |
第4章 隧道消防系统论证 | 第57-94页 |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 第57-59页 |
·车辆电气短路 | 第57页 |
·发生塌方、车辆碰撞、挂擦等意外事故 | 第57页 |
·车辆装载的货物发生自燃 | 第57-59页 |
·隧道火灾的主要特点 | 第59-60页 |
·消防扑救难度大 | 第59页 |
·火灾发展蔓延快 | 第59页 |
·人员、车辆的疏散工作十分困难 | 第59-60页 |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第60页 |
·隧道内逃生条件和烟热排出口有限 | 第60页 |
·火灾升温迅速 | 第60页 |
·火灾热释放功率、升温情况分析 | 第60-64页 |
·国内外对隧道火灾的处理措施 | 第64-72页 |
·英法海峡隧道 | 第65-66页 |
·勃朗峰隧道 | 第66-68页 |
·日本隧道工程消防设施 | 第68-71页 |
·国外现状 | 第71-72页 |
·我国现状 | 第72页 |
·国内已建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 第72-75页 |
·国内已建隧道消防系统 | 第72-73页 |
·自动水喷雾系统的设计 | 第73-75页 |
·工程实例:武汉长江隧道消防措施的选择及布置 | 第75-81页 |
·灭火剂的选用 | 第75-76页 |
·灭火系统选用 | 第76页 |
·消防工程方案 | 第76-81页 |
·消防方案的风险水平评价 | 第81-91页 |
·消防系统功用 | 第81页 |
·消防系统方式 | 第81-82页 |
·消防系统主要组件及有效性 | 第82-84页 |
·隧道整体风险源、事故及风险量 | 第84-86页 |
·风险分析 | 第86-90页 |
·风险评估 | 第90-91页 |
·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比较及优选 | 第91-94页 |
·消防方案比选 | 第91-93页 |
·推荐原因 | 第93-94页 |
第5章 磁浮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 | 第94-114页 |
·立项背景 | 第94-95页 |
·工程概况 | 第95-96页 |
·变电站 | 第96-102页 |
·概况 | 第96页 |
·给水系统设计 | 第96-98页 |
·污废水系统设计 | 第98页 |
·雨水系统设计 | 第98页 |
·消防设计 | 第98-102页 |
·维修基地 | 第102-107页 |
·概况 | 第102-103页 |
·给水设计 | 第103-104页 |
·消防设计 | 第104-106页 |
·排水设计 | 第106-107页 |
·区间排水 | 第107-112页 |
·沿线规划雨水系统简介 | 第107页 |
·设计原则 | 第107-108页 |
·排水方案 | 第108-110页 |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110-112页 |
·旅客列车上水及泄污系统 | 第112-114页 |
·旅客列车上水系统 | 第112页 |
·旅客列车卸污系统 | 第112-114页 |
第6章 磁浮机场联络线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第114-123页 |
·环境影响因素 | 第114-116页 |
·噪声 | 第114-115页 |
·有害物质排放 | 第115页 |
·电磁辐射 | 第115-116页 |
·已建成运营的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简介 | 第116页 |
·环境影响评价 | 第116-121页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 第116-117页 |
·营运期环境影响 | 第117-121页 |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要点 | 第121-123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轨道交通工程 | 第123页 |
·隧道消防系统 | 第123-124页 |
·磁浮工程 | 第124页 |
·建议 | 第124-126页 |
·促进新技术应用 | 第124页 |
·确保磁浮建设顺利进行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