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范围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 海外华文文学的定义问题 | 第9-10页 |
二 从“语种的华文文学”到“文化的华文文学”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 关于虹影 | 第12-14页 |
二 长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的特点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第一阶段:转型时期的“未来小说” | 第17-29页 |
第一节 从诗歌到小说的转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虹影长篇小说创作初期的先锋性表象 | 第19-27页 |
第三节 本阶段的创作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第二阶段:直面现实的思考 | 第29-44页 |
第一节 自我身份的确立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对现实世界中文化、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 | 第31-42页 |
一 对文化冲突的独立见解 | 第31-35页 |
二 对社会转型期人格异化的思考 | 第35-38页 |
三 对草民历史的关注 | 第38-42页 |
第三节 本阶段的创作特点和产生变化的原因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第三阶段:开放的美学风格形成后的小说创作实践 | 第44-58页 |
第一节 女性历史叙事 | 第45-51页 |
第二节 杂语小说 | 第51-56页 |
第三节 本阶段的创作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56-58页 |
第四章 从阶段性特征看文化研究视域下的海外华文文学 | 第58-64页 |
第一节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海外华文文学 | 第58-61页 |
第二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新质素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一 虹影主要创作年表 | 第71-75页 |
附录二 虹影主要获奖情况 | 第75-7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