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2 国家形象:新时期国家软权力的体现 | 第12-17页 |
|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我形象”影响“他形象” | 第12-14页 |
| ·国家形象影响国家竞争力 | 第14-15页 |
| ·国家形象的政治功能影响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交往中占据的位置 | 第14页 |
| ·国家形象的经济功能影响该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是否能建立竞争优势 | 第14-15页 |
| ·国家形象的安全功能消解国家的不安全因素,避免战争与摩擦 | 第15页 |
| ·中国国家形象在新时期定位为和平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 | 第15-17页 |
| 3 国际传播塑造国家形象 | 第17-29页 |
| ·国际传播具有政治性和新闻性 | 第17-19页 |
| ·新闻性是国际传播的灵魂 | 第17-18页 |
| ·政治性是国际传播的目的 | 第18页 |
| ·跨文化性是国际传播的障碍与魅力 | 第18-19页 |
| ·国际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途径 | 第19-21页 |
| ·国际传播通过合力塑造国家形象 | 第20页 |
| ·国际传播的不平衡导致“我形象”和“他形象”的错位 | 第20-21页 |
| ·国际传播通过提升“我形象”影响“他形象” | 第21页 |
| ·中国国家形象引起国际关注 | 第21-25页 |
| ·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出现错位 | 第22-23页 |
| ·中国国家形象错位的原因 | 第23-25页 |
| ·中国国际传播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 第25-29页 |
| ·政治新闻对中国国家政治形象的塑造 | 第26-27页 |
| ·经济新闻对中国国家经济形象的塑造 | 第27页 |
| ·军事新闻对中国国家军事形象的塑造 | 第27-28页 |
| ·文化新闻对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 | 第28-29页 |
| 4 国际广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利平台 | 第29-34页 |
| ·国际广播是国家外交的延伸 | 第29-30页 |
| ·国际广播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优势 | 第30-32页 |
| ·国际广播的速度快、覆盖面广、方便接收的特点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 第30-31页 |
| ·国际广播的声音感染力增强国家形象的可信度 | 第31-32页 |
| ·国际广播的多语言广播使国家形象塑造针对性更强 | 第32页 |
| ·国际广播在国家形象传播方面的劣势 | 第32-34页 |
| ·国际广播的瞬时性导致受众对信息的注意度不够 | 第32页 |
| ·国际广播的瞬时性导致信息的可储存性差 | 第32-34页 |
| 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 第34-49页 |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国际广播的代表 | 第34-35页 |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做出有益尝试 | 第35-42页 |
| ·通过平衡报道塑造中国负责任的政治形象 | 第35-36页 |
| ·通过策划大型报道塑造中国与世界合作发展的经济形象 | 第36-38页 |
| ·通过专家访谈塑造中国的和平军事形象 | 第38-39页 |
| ·在文化方面,通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中国魅力 | 第39-41页 |
| ·组织跨国境采访活动,通过媒体间的交流影响中国“他形象” | 第41-42页 |
| ·利用广播优势塑造国家形象 | 第42-46页 |
| ·使用录音报道、录音新闻、录音专访等多种报道方式,发挥音响魅力 | 第42-44页 |
| ·大力发展海外落地节目,以在线广播为有利补充 | 第44-45页 |
| ·重视听众来信,用广播架起沟通的桥梁 | 第45-46页 |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塑造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第46-49页 |
| ·正面宣传过多不符合传播规律 | 第46-47页 |
| ·政治性太强、缺少人情味 | 第47页 |
| ·对各个国家的针对性传播不够 | 第47-49页 |
| 6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书目 | 第51-53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