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文化遗产与丹巴碉楼--人类学角度个案研究

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引论第7-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7-8页
 二 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第8-9页
 三 本文研究对象、田野点和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丹巴碉楼的“遗产化”进程第11-23页
 第一节 全球语境下的“遗产运动”第11-18页
  一 遗产:追溯历史第11-15页
  二 遗产运动:从当下到未来第15-18页
 第二节 发现碉楼:从“他者”形象到“世界”遗产第18-23页
  一 “他者”形象:碉楼的初次发现第18-19页
  二 “世界”遗产:人类文化再发现第19-21页
  三 丹巴碉楼的“遗产化”和“国际化”进程第21-23页
第二章 关于碉楼的历史书写第23-38页
 第一节 中国西南碉楼及其分布第23-28页
  一 碉楼历史名称梳理第23-24页
  二 碉楼正名第24-26页
  三 碉楼分类及其在中国西南的分布第26-28页
 第二节 西南夷:碉楼创造者之辩第28-35页
 第三节 碉楼源起:战争和信仰第35-37页
  一 战争:多民族国家的纷争与统一第36-37页
  二 信仰:从碉楼文化到族群文化第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丹巴碉楼“遗产化”进程探析第38-55页
 第一节 申遗:多方“共谋”第38-45页
  一 丹巴县:“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第38-42页
  二 文化中介者与丹巴旅游第42-44页
  三 个体诉求与公众诉求的合流第44-45页
 第二节 遗产旅游与地方性知识重构第45-53页
  一 背景:碉楼、藏寨申遗和文化旅游第45-47页
  二 整合:碉楼与地方性知识第47-50页
  三 机制:传统的发明第50-52页
  四 象征:碉楼与丹巴的全球形象第52-53页
 第三节 走向世界:全球化与地方文化策略第53-55页
结语 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取向第55-56页
参考资料第56-65页
附录第65-70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射机制的轻量级Java持久层框架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稳压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