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脱硫富液固液分离特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燃煤烟气污染现状及特征 | 第7-8页 |
·我国燃煤烟气污染现状 | 第7-8页 |
·燃煤烟气组成及特性 | 第8页 |
·固液分离技术的概述 | 第8-17页 |
·沉降技术与设备 | 第9页 |
·过滤技术及过滤设备现状 | 第9-14页 |
·过滤介质的分类 | 第14-17页 |
·膜电解工艺及其对脱硫富液的要求 | 第17-20页 |
·低价态膜电解钠碱再生循环烟气脱硫工艺 | 第17-19页 |
·膜电解的机理及对脱硫富液的要求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背景 | 第20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实验装置 | 第22页 |
·脱硫富液主要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脱硫富液水质主要分析项目 | 第22-23页 |
·主要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脱硫富液沉降性能的测定 | 第24-25页 |
·脱硫富液过滤性能的测定 | 第25-27页 |
·测定原理 | 第25页 |
·测定条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烟气脱硫富液的基本性质及其分离工艺的确定 | 第27-34页 |
·烟气脱硫富液特性 | 第27-31页 |
·烟气脱硫富液水质 | 第27-28页 |
·烟气脱硫富液密度 | 第28页 |
·烟气脱硫富液粘度 | 第28-29页 |
·颗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 第29-31页 |
·烟气脱硫富液沉降性能 | 第31-33页 |
·模拟烟气脱硫富液的沉降特性 | 第31-32页 |
·实际烟气脱硫富液的沉降特性 | 第32-33页 |
·烟气脱硫富液固液分离工艺的确定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烟气脱硫富液的过滤特性 | 第34-54页 |
·过滤理论基本内容 | 第34-38页 |
·过滤模型分类 | 第34-35页 |
·过滤基本理论方程 | 第35-38页 |
·过滤类型 | 第38页 |
·滤饼过滤 | 第38页 |
·澄清过滤 | 第38页 |
·实验介质的选择 | 第38-40页 |
·实验介质的过滤性能 | 第40-43页 |
·滤布的物理性能 | 第40页 |
·滤布的透气性能 | 第40-41页 |
·滤布的透水性能 | 第41-42页 |
·滤布的最大透过粒径 | 第42-43页 |
·滤布的再生性能 | 第43页 |
·过滤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初始过滤速率的比较 | 第43-44页 |
·加压过滤初始过滤浊度 | 第44-45页 |
·过滤压力对过滤的影响 | 第45-46页 |
·恒压过滤的基本模型 | 第46-49页 |
·滤饼的比阻和可压缩性 | 第49-50页 |
·滤饼的空隙率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实验结论与改进设想 | 第54-57页 |
·实验结论 | 第54页 |
·改进设想 | 第54-55页 |
·体会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