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模式语言初探
绪论 | 第1-15页 |
第一章 建筑模式语言的解析 | 第15-21页 |
·建筑模式语言的概念 | 第15-16页 |
·建筑模式语言的思想 | 第15页 |
·建筑模式语言建立的初衷 | 第15-16页 |
·建筑模式语言核心的解析 | 第16-20页 |
·建筑模式语言核心的构成 | 第16页 |
·模式的形成 | 第16-18页 |
·模式语言的结构 | 第18-20页 |
·分析结论 | 第20页 |
·本章结语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概念的形成 | 第21-32页 |
·绿色建筑的前世今生 | 第21-22页 |
·工业革命以前 | 第21页 |
·绿色建筑的远离 | 第21-22页 |
·历史的轮回 | 第22页 |
·绿色文化及其哲学 | 第22-24页 |
·绿色文化 | 第22-23页 |
·绿色哲学 | 第23页 |
·人类与环境伦理 | 第23-24页 |
·绿色建筑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 第24-27页 |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24-25页 |
·绿色建筑的内涵 | 第25-26页 |
·绿色建筑的特点 | 第26-27页 |
·“模式语言”概念的引入 | 第27-31页 |
·绿色建筑设计的困境 | 第27-28页 |
·“模式语言”理论的产生 | 第28页 |
·“模式语言”理论的启示 | 第28-29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概念 | 第29-30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与“建筑模式语言”的异同 | 第30-31页 |
·本章结语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 | 第32-59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概述 | 第32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 | 第32-56页 |
模式1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 | 第32-33页 |
模式2 选址与布局 | 第33-34页 |
模式3 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 | 第34-35页 |
模式4 依山傍水 | 第35-36页 |
模式5 减少土方 | 第36-37页 |
模式6 绿化环境 | 第37-38页 |
模式7 适当的建筑形体 | 第38页 |
模式8 浅色饰面 | 第38-39页 |
模式9 窗墙比 | 第39-41页 |
模式10 平开窗与推拉窗 | 第41页 |
模式11 外窗遮阳 | 第41-42页 |
模式12 屋顶和外墙的节能 | 第42-43页 |
模式13 楼梯间 | 第43页 |
模式14 垂直绿化 | 第43-44页 |
模式15 屋顶绿化 | 第44-46页 |
模式16 绿色建筑玻璃 | 第46-48页 |
模式17 被动太阳辐射设计 | 第48-49页 |
模式18 被动太阳辐射供热 | 第49-50页 |
模式19 被动太阳辐射供冷 | 第50-51页 |
模式20 被动太阳辐射蓄能 | 第51-52页 |
模式21 主动太阳辐射系统 | 第52页 |
模式22 主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 第52-53页 |
模式23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 第53-54页 |
模式24 光电池 | 第54-55页 |
模式25 中水和下水 | 第55-56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与建筑模式语言的关联 | 第56-57页 |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实际案例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结语 | 第58-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主要创作实践 | 第62-70页 |
引文出处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