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形成与保护研究

1 引言第1-13页
   ·选题依据及目的第10页
     ·选题依据第10页
     ·选题目的第10页
   ·前人的认识和研究现状第10-12页
     ·前人关于溶洞形成方面的认识和研究状况第10-11页
     ·前人关于溶洞保护方法方面的认识和研究状况第11-12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3-19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3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3-16页
     ·研究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第13-14页
     ·主要构造遗迹类型第14-16页
   ·地层第16-18页
   ·岩浆岩第18-19页
3 岩溶学基本原理第19-33页
   ·岩溶的定义第19页
   ·岩溶发育的原理第19-28页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第19-23页
     ·岩溶形态及类型第23-27页
     ·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机制第27-28页
   ·岩溶洞穴的成因及分类第28-31页
     ·岩溶洞穴的成因第28-29页
     ·岩溶洞穴分类及其特征第29-31页
   ·洞穴堆积物第31-33页
     ·次生化学沉积第31-32页
     ·机械沉积第32页
     ·洞穴生物与文化层沉积第32-33页
4 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概况第33-41页
   ·岩溶洞穴在公园中的分布特征及发育情况第33-37页
     ·岩溶洞穴的分布特征第33页
     ·岩溶洞穴的发育情况第33-37页
   ·岩溶洞穴的沉积物特征第37-41页
     ·洞穴中的化学沉积物第37-40页
     ·洞穴中的机械沉积物第40-41页
5 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形成第41-57页
   ·阳春地区岩溶洞穴概况第41-45页
     ·阳春地区溶洞概况第41-44页
     ·溶洞与阶地的对比第44-45页
   ·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在阳春地区溶洞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45-51页
     ·阳春地区地质演化史第45-49页
     ·吴川——四会深断裂带情况第49-50页
     ·断裂带在溶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50-51页
   ·阳春地区岩溶洞穴内巨大岩块的形成原因第51-55页
     ·阳春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地震带第51-52页
     ·近年来阳春的地震记录第52-55页
     ·岩溶洞穴内巨大岩块形成的原因第55页
   ·阳春地区岩溶洞穴的形成过程第55-57页
6 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保护第57-62页
   ·政策和制度的保护第57-58页
   ·从技术上对水体的保护第58页
   ·从技术上对洞内环境及沉积物的保护第58页
   ·关于岩溶洞穴保护方面提出的新观点第58-62页
     ·用控制灯光的方法来控制灯光植物的生长第58-60页
     ·用纳米技术对已被破坏的洞内沉积物进行修复第60-62页
7 结论第62-64页
   ·岩溶洞穴的形成过程第62页
   ·岩溶洞穴的保护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多CPU测控装置的研制
下一篇: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