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太平圣惠方》成书背景 | 第13-14页 |
·北宋初期社会历史状况 | 第13页 |
·北宋时期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第13-14页 |
·北宋时期社会对医药的需求 | 第14页 |
·小结 | 第14页 |
2 《太平圣惠方》的编纂与流传 | 第14-21页 |
·《太平圣惠方》的编纂 | 第14-19页 |
·官修方书的成因 | 第14-15页 |
·编纂年代的考证 | 第15-16页 |
·相关文献记载 | 第15页 |
·成书年代的考证推断 | 第15-16页 |
·《太平圣惠方》书名由来推测 | 第16页 |
·参与编写人员的考证 | 第16-18页 |
·王怀隐 | 第17页 |
·陈昭遇 | 第17页 |
·王祐 | 第17页 |
·郑(奇)彦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文献记载中参与颁布人员“黄中沆”、“仲舒准”的考证 | 第18-19页 |
·贾黄中 | 第18页 |
·李沆 | 第18-19页 |
·温仲舒 | 第19页 |
·寇准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页 |
·《太平圣惠方》流传情况的研究 | 第19-21页 |
·初次发行情况的研究 | 第19-20页 |
·再版情况的研究 | 第20页 |
·缩略本情况的研究 | 第20-21页 |
3 现存藏本情况的考察研究 | 第21-26页 |
·中国大陆藏本 | 第21-24页 |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本 | 第21页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 第21-22页 |
·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藏本 | 第22页 |
·四川省图书馆藏本 | 第22-23页 |
·安徽省图书馆藏本 | 第23页 |
·浙江省图书馆藏本 | 第23页 |
·南京图书馆藏本 | 第23-24页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藏本 | 第24页 |
·台湾省藏本情况 | 第24页 |
·国外藏本情况 | 第24-25页 |
·近年来《太平圣惠方》国内出版发行情况 | 第25页 |
·现存版本中卷数问题的探讨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页 |
4 《太平圣惠方》引用文献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探讨 | 第26-29页 |
·有关引用文献在历史著作中的记载 | 第27页 |
·《太平御览》相关的记载 | 第27-28页 |
·《崇文总目》相关的记载 | 第28-29页 |
·现存古医籍中的相关记载 | 第29页 |
5 《太平圣惠方》引用文献的初步考证研究 | 第29-68页 |
·研究范围 | 第29页 |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太平圣惠方》中有关引用文献的记载 | 第30-31页 |
·总论部分(卷第一~卷第七)引用文献的考证研究 | 第31-34页 |
·脉法、察声色等内容的引用文献考证 | 第31-33页 |
·处方、脏腑用药、疾病通用药的引用文献考证 | 第33-34页 |
·五脏疾病用药引用文献考证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各论部分(卷第八~卷第五十九)引用文献的考证研究 | 第34-68页 |
·考证方法概要 | 第34-35页 |
·有关底本选择的说明 | 第35-37页 |
·《外台秘要方》 | 第35-36页 |
·《医心方》 | 第36页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第36-37页 |
·《幼幼新书》 | 第37页 |
·对本文研究对象的设定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各论部分引用现存文献资料的考证 | 第38-53页 |
·引用伤寒文献的考证 | 第38-44页 |
·第八卷伤寒文献的考证 | 第38-40页 |
·第九卷伤寒文献的考证 | 第40-41页 |
·第十卷至第十四卷伤寒文献的考证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引用《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等文献的考证研究 | 第44-53页 |
·引用《诸病源候论》的分析研究 | 第45-47页 |
·《太平圣惠方》中引用病源内容变化的研究 | 第47-49页 |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的分析研究。 | 第49-50页 |
·引用《千金翼方》的分析研究 | 第50-51页 |
·引用《外台秘要方》的分析研究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各论部分引用已佚古医籍文献的考证 | 第53-68页 |
·《肘后方》 | 第54-55页 |
·《范汪方》 | 第55-57页 |
·《胡洽方》 | 第57-58页 |
·《小品方》 | 第58-60页 |
·《删繁方》 | 第60-62页 |
·崔氏方 | 第62-64页 |
·《延年秘录》 | 第64-65页 |
·《广济方》 | 第65-66页 |
·《刘涓子鬼遗方》 | 第66-67页 |
·其他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页 |
6 《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九卷和第一百卷的探讨 | 第68-71页 |
·第九十九卷《圣惠方针经》 | 第68-69页 |
·《圣惠方针经》的基本构成 | 第68页 |
·引用文献的分析研究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页 |
·第一百卷《圣惠方明堂经》 | 第69-71页 |
·《圣惠方明堂经》的基本构成 | 第69-70页 |
·引用文献的分析研究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页 |
7 结语 | 第71-7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9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一 | 第77-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附录三 | 第79页 |
附录四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