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公司自治研究--以意思自治与公司章程的关系为视角

引言第1-22页
第一章 意思自治是公司章程的灵魂—公司章程自治的理论思考第22-54页
 第一节 意思自治之内涵第22-30页
  一、意思自治之含义第22-27页
   (一) 意思自治的含义第22-25页
   (二) 意思自治的两类法外解释第25-26页
   (三) 意思自治的两面—积极性与消极性第26-27页
  二、意思自治之实质第27-30页
   (一) 意思自治是一种机会第27-28页
   (二) 意思自治要自主承担后果第28-29页
   (三) 意思自治是自由的法律保护第29-30页
 第二节 意思自治探源第30-39页
  一、意思自治之现实之源第31-35页
   (一) 人之外的考察第31-32页
   (二) 人自身的考察第32-35页
  二、意思自治基础探源第35-39页
   (一) 意思自治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第35-37页
   (二) 意思自治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第37-39页
 第三节 从意思自治的演进分析看对公司法的现实意义第39-48页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历史演进分析第39-43页
   (一) 意思自治原则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第39-42页
   (二) 意思自治历史演进的实质第42-43页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现代化第43-46页
   (一) 意思自治原则与诚信原则第44页
   (二) 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第44-46页
  三、意思自治对公司法的现实意义—意思自治式的公司法思维模式第46-48页
 第四节 公司契约理论—意思自治在公司制度上的实现第48-54页
  一、公司本质学说的述评第48-49页
  二、公司契约理论解析—公司契约理论的批判及回应第49-52页
  三、公司契约理论的启示第52-54页
第二章 公司制度溯源—公司章程自治的制度思考第54-74页
 第一节 公司起源与公司自治第55-61页
  一、古罗马起源说与公司自治第56-58页
  二、中世纪起源说与意思自治第58-60页
  三、关于公司起源的结论第60-61页
 第二节 公司特许设立与公司自治第61-68页
  一、16世纪的公司特许—统治者单方意志?第61-63页
  二、“南海泡沫”—缘于特许的弊端第63-65页
  三、达特默斯学院诉伍德瓦德案—国家与公司的契约第65-67页
  四、关于公司特许设立的结论第67-68页
 第三节 公司准则设立与公司自治第68-74页
  一、公司准则设立释义第68-69页
  二、准则设立与公司立法第69-73页
   (一) 早期的准则主义公司立法第69-70页
   (二) 准则主义公司立法的近现代发展第70-73页
  三、关于公司准则设立与公司自治的结论第73-74页
第三章 公司章程自治边界研究第74-108页
 第一节 公司章程的性质—公司章程自治的内部机制第74-89页
  一、公司章程性质的理论及述评第74-83页
   (一) 公司章程第74-77页
   (二) 公司章程性质的一般理论第77-81页
   (三) 述评第81-83页
  二、公司章程的自治规范性质—为公司章程自治提供一种视角第83-89页
   (一) 公司章程与契约的连接点—“合意”第83-84页
   (二) 章程应该是自治规范第84-87页
   (三) 几点启示第87-89页
 第二节 公司法的性质—公司章程自治的外部机制第89-100页
  一、公法还是私法第89-94页
   (一) 公法与私法的界限第89-92页
   (二) 公司法的私法品格第92-94页
  二、强行性还是任意性—公司法的规范分析第94-100页
   (一) 公司法规范的任意性解释第96-97页
   (二) 公司法规范的强行性解释第97-98页
   (三) 本文的观点—综合论第98-100页
 第三节 构建我国公司章程自治的边界第100-108页
  一、在公司主体差别上:闭锁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大于公众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第101-103页
  二、在公司章程内容上:普通、内部事项自治空间大于基本、外部事项自治空间第103-106页
   (一) 普通事项自治空间大于基本事项自治空间第103-104页
   (二) 内部事项自治空间大于外部事项自治空间第104-106页
  三、在程序上:公司章程设立的自治空间大于公司章程修改的自治空间第106-108页
第四章 公司章程自治在我国的异化—兼评我国原《公司法》之典型问题第108-135页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在我国异化的原因第108-116页
  一、国家主义法制观第108-111页
  二、计划经济之“优”与市场失灵之“劣”第111-113页
   (一)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111-112页
   (二) 我国计划经济惯性之下的公司法第112-113页
  三、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第113-116页
   (一)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第113-114页
   (二) 质疑公司法上个人本位让渡于社会本位第114-116页
   (三) 结论:警惕社会本位成为国家权力介入私人秩序的理由第116页
 第二节 公司章程自治异化在我国公司法中的表现及解析第116-135页
  一、公司经营范围的越权无效第117-123页
   (一) 越权无效原则之流变第118-121页
   (二) 我国的越权无效原则第121-122页
   (三) 经营范围约定的内外之分—股东意思自治和债权人的保护第122-123页
  二、严格的法定资本制—资本担保功能的神话第123-129页
   (一) 我国公司章程中法定资本制之实第124-125页
   (二) 对我国法定资本制的反思第125-127页
   (三) 我国公司资本制之改进—折衷资本制第127-129页
  三、股东会中心到董事会中心的误读第129-135页
   (一) 董事会中心的逻辑—股权分散和经营权独立第131-132页
   (二) 董事会中心的目的—股东利益和股东自治第132-133页
   (三) 股东会中心到董事会中心的真相第133-135页
第五章 理性自治的公司法修正之路—以新公司法为视角第135-157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第135-142页
  一、我国公司立法进程回顾第135-138页
   (一) 我国1993年《公司法》(原《公司法》)之前的公司立法第135-136页
   (二) 我国的第一部《公司法》(1993年《公司法》)立法第136-137页
   (三) 我国《公司法》的修订第137-138页
  二、我国公司法律体系第138-140页
   (一) 《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9页
   (二) 行政法规第139页
   (三) 部门规章第139-140页
   (四)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第140页
  三、尊重公司自治的新《公司法》第140-142页
   (一) 1993年《公司法》的过渡性和时代局限性第140-141页
   (二) 新法新精神第141-142页
 第二节 章程自治在新公司法中的规范考察第142-148页
  一、适用于所有公司类型的章程自治规范第143-145页
   (一) 确定公司章程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安排第143页
   (二) 确定公司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第143页
   (三) 确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规定第143-144页
   (四) 确定公司章程对公司对外投资和提供担保的约定效力第144页
   (五) 确定股东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提起诉讼的权利第144页
   (六) 认可公司章程对红利或者利润的分配安排第144-145页
   (七) 授权公司章程规定聘用和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第145页
  二、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自治规范第145-147页
   (一) 公司章程对于股东缴纳出资的灵活约定第145页
   (二) 公司章程的复制、查阅权第145页
   (三) 新增资本时,根据章程规定优先认缴出资第145页
   (四) 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第145-146页
   (五) 股东表决权的章程规定第146页
   (六) 章程规定监事会的议决程序第146页
   (七) 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作出特别规定第146-147页
   (八) 公司章程可以对股东资格继承作出特别规定第147页
  三、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自治规范第147-148页
   (一) 公司章程对发起人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的规定第147页
   (二) 公司章程规定召开股东临时大会第147页
   (三) 行使累积投票制的章程规定第147-148页
   (四) 公司章程关于股份转让限制的规定第148页
 第三节 章程自治在新公司法中的制度考察第148-157页
  一、公司人格制度第148-152页
   (一) 公司人格要素之法人财产权第149-150页
   (二) 公司能力第150-152页
  二、公司设立原则第152-153页
  三、公司资本制度第153-157页
   (一) 出资制度第153-155页
   (二) 公司转投资制度第155-157页
结语: 公司章程自治的前行之路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内大胆管旁肝组织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清对核因子-κB的体外调节作用及其与脏器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