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鹅观草属的历史变迁 | 第10-11页 |
·纤毛鹅观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纤毛鹅观草简介 | 第11页 |
·抗病性的研究 | 第11页 |
·形态学水平的研究 | 第11-12页 |
·染色体水平的研究 | 第12页 |
·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 第12页 |
·分子水平的研究 | 第12-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3-15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纤毛鹅观草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 | 第16-19页 |
·前言 | 第16页 |
·调查时间 | 第16页 |
·调查路线 | 第16-17页 |
·采样方法 | 第17页 |
·采样结果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的 SRAP 研究 | 第19-30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9-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0页 |
·SRAP 引物及序列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21-22页 |
·SRAP 分析 | 第22-23页 |
·SRAP 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SRAP 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23-24页 |
·纤毛鹅观草 36 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24-26页 |
·生态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6-27页 |
·纤毛鹅观草生态类群的遗传分化 | 第27-28页 |
·生态类群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生态类群的聚类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的 SSR 研究 | 第30-4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1页 |
·SSR 引物及序列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2页 |
·SSR 分析 | 第32-33页 |
·SRAP 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SSR 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33-34页 |
·纤毛鹅观草 36 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生态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6页 |
·纤毛鹅观草生态类群的遗传分化 | 第36-38页 |
·生态类群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生态类群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的 ISSR 研究 | 第40-49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ISSR 引物及序列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41页 |
·ISSR 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ISSR 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 | 第42-43页 |
·纤毛鹅观草 36 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生态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4-45页 |
·纤毛鹅观草生态类群的遗传分化 | 第45-47页 |
·生态类群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生态类群的聚类分析 | 第48-49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9-55页 |
·PCR 条带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三种分子标记方法讨论 | 第50-52页 |
·SRAP、SSR 和 ISSR 分析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的可信性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已发表的文章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