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蔗糖基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9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蔗糖基聚合物合成 | 第11-16页 |
| ·含糖不饱和单体的合成 | 第12-15页 |
| ·聚合物的合成 | 第15-16页 |
| ·蔗糖基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预辐射法制备蔗糖基聚合物的反应条件探讨 | 第19-33页 |
| ·蔗糖基聚合物的预辐射制备法 | 第19-21页 |
| ·辐射聚合法简介 | 第19-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 ·预辐射剂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M_η和产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 ·蔗糖与单体配比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M_η和产率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M_η和产率的影响 | 第27-30页 |
| ·预辐照蔗糖存放时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M_η和产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非水相酶法合成含糖单体及其聚合物初探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6-40页 |
| ·核磁共振波谱 | 第40-43页 |
| ·含糖单体和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 | 第43-44页 |
| ·蔗糖、己二酸二乙烯酯酯化、聚合反应式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蔗糖基聚合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研究 | 第46-60页 |
| ·引言 | 第46-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9页 |
| ·药物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 | 第49页 |
|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第49-5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页 |
| ·回收率的测定 | 第51页 |
| ·正交试验 | 第51页 |
| ·蔗糖基聚合物的分子量对缓释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 ·缓释片在人工肠液与人工胃液中的缓释效果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蔗糖丙烯酸基聚合物 | 第51-58页 |
| ·蔗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蔗糖基聚合物对芒果常温保鲜的应用研究 | 第60-74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62-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 ·不同浓度蔗糖基聚合物对保鲜“金煌芒”失重率和好果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不同浓度蔗糖基聚合物对保鲜“桂七香芒”失重率和好果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 ·不同浓度蔗糖基聚合物对保鲜“紫花芒”失重率和好果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 ·不同浓度蔗糖基聚合物对金煌芒保鲜果品品质的影响 | 第68-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蔗糖基聚合物在猴头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 第74-80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 第75-77页 |
| ·形态特征 | 第75页 |
| ·生活条件 | 第75-76页 |
| ·栽培技术 | 第76-77页 |
| ·实验部分 | 第77-79页 |
|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 ·栽培与原料及培养料配方 | 第77-78页 |
|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78-7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9页 |
| ·不同处理对猴头菇产量的影响 | 第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