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 ·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9-10页 |
|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10-11页 |
| ·调试的概念 | 第11页 |
| ·远程调试的概念 | 第11-13页 |
|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的概念 | 第13-14页 |
|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 | 第13页 |
| ·嵌入式Linux内核模块调试 | 第13-14页 |
|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技术的现状 | 第14页 |
|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技术的研究 | 第16-27页 |
| ·内核调试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6页 |
| ·在线仿真器ICE技术 | 第16-18页 |
| ·JTAG技术 | 第18-20页 |
| ·源程序模拟器技术 | 第20-22页 |
| ·调试代理技术 | 第22-24页 |
| ·其他调试方法 | 第24-26页 |
| ·利用打印消息调试 | 第24-25页 |
| ·利用/proc文件系统调试 | 第25页 |
| ·利用ioctl命令调试 | 第25页 |
| ·利用Oops消息调试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KGDB的研究与分析 | 第27-40页 |
| ·KGDB调试代理的体系结构 | 第27页 |
| ·KGDB初始化模块的实现 | 第27-29页 |
| ·与初始化模块相关的变量和函数 | 第28页 |
| ·调试代理模块的初始化过程 | 第28-29页 |
| ·KGDB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29-34页 |
| ·GDB远程通信协议 | 第29-32页 |
| ·与通信模块相关的主要函数 | 第32-33页 |
| ·通信模块的工作过程 | 第33-34页 |
| ·KGDB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34-38页 |
| ·主要数据结构和函数 | 第34-35页 |
| ·调试命令的实现 | 第35-37页 |
| ·控制模块的工作过程 | 第37-38页 |
| ·KGDB的优势与不足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基于LKM技术的改进方案 | 第40-51页 |
| ·设计方案的提出 | 第40页 |
| ·LKM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第40-43页 |
| ·LKM模块的加载过程 | 第41-42页 |
| ·LKM模块的卸载过程 | 第42-43页 |
| ·基本设计思想 | 第43-44页 |
| ·调试代理的结构 | 第44-45页 |
| ·调试代理的实现 | 第45-49页 |
| ·硬件抽象层DHAL的实现 | 第45-46页 |
| ·调试核心模块的实现 | 第46-48页 |
| ·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48页 |
| ·调试协议解析模块的实现 | 第48-49页 |
| ·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49页 |
| ·两种实现的对比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