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辩论准备程序及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借鉴意义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述 | 第11-19页 |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辨析 | 第11-14页 |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念 | 第11-13页 |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特征 | 第13-14页 |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 | 第14-16页 |
·立案 | 第14-15页 |
·调查收集证据 | 第15页 |
·确定举证时限 | 第15-16页 |
·进行证据交换 | 第16页 |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 | 第16-19页 |
·争点整理的功能 | 第16-17页 |
·证据整理的功能 | 第17-18页 |
·促进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韩国民事诉讼辩论准备程序 | 第19-28页 |
·韩国民事诉讼辩论准备程序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诉状审查程序 | 第20-21页 |
·辩论准备程序 | 第21-24页 |
·辩论准备程序中法官的权限 | 第21-22页 |
·书面辩论准备程序 | 第22-23页 |
·辩论准备期日 | 第23-24页 |
·辩论准备程序的终结 | 第24页 |
·辩论准备程序中的失权规定 | 第24-25页 |
·文书提出义务制度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 | 第28-34页 |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 | 第28-32页 |
·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之立法规定 | 第28-30页 |
·审前准备程序在司法实务中的运作状况 | 第30-32页 |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的缺陷 | 第32-34页 |
·证据突袭及诉讼拖延严重 | 第32页 |
·当事人收集证据缺乏程序保障 | 第32-33页 |
·没有明确规定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和效力 | 第33页 |
·忽略审前准备程序促进和解的功能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韩国辩论准备程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4-44页 |
·改革审前准备程序的原则 | 第34-36页 |
·当事人为主、法官为辅的原则 | 第34-35页 |
·诉讼公正、效率原则 | 第35页 |
·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适合本国国情的原则 | 第35-36页 |
·改革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路径 | 第36-44页 |
·在立法中明确建立审前准备程序 | 第36-37页 |
·健全失权制度 | 第37-41页 |
·完善当事人申请查证制度 | 第41-42页 |
·建立释明权制度 | 第42页 |
·完善化解纠纷的多重机制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