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5页
     ·知识转移的研究述评第14-17页
     ·高校知识转移研究述评第17-22页
     ·知识管理的研究述评第22-2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5-27页
第二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主体分析第27-47页
   ·高校知识发展职能第27-33页
     ·高校的职能分析第27-30页
     ·高校基础研究现状第30-33页
   ·高校知识发展特征第33-40页
     ·高校知识的分类第33-35页
     ·高校知识发展特征第35-36页
     ·高校知识发展趋势第36-40页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第40-46页
     ·高校外部作用因素分析第40-42页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第42-44页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基于熵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研究第47-73页
   ·熵理论第47-52页
     ·熵理论的概念第47-50页
     ·熵理论的性质第50页
     ·信息熵的引入第50-52页
   ·知识熵第52-59页
     ·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第52-54页
     ·知识熵的定义第54-55页
     ·知识熵的模型第55-56页
     ·知识熵的测算第56-59页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第59-72页
     ·高校的知识创新第60-62页
     ·熵值法第62-64页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第64-67页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第67-70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研究第73-94页
   ·高校组织的耗散结构分析第73-77页
     ·耗散结构理论概念第73-74页
     ·耗散结构与熵第74-76页
     ·耗散结构理论与知识创新第76页
     ·耗散结构理论与知识转移第76-77页
   ·高校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第77-86页
     ·高校知识转移分析第77-78页
     ·高校知识转移熵第78-79页
     ·高校知识转移层次第79-81页
     ·高校内部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第81-84页
     ·高校外部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第84-86页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现象分析第86-93页
     ·超循环理论第87-89页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构成第89-92页
     ·高校知识转移超循环作用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利益驱动研究第94-113页
   ·高校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第94-102页
     ·高校知识转移的动力机制第95-98页
     ·高校知识转移渠道第98-99页
     ·高校知识转移途径第99-102页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动力机制第102-106页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动力机制第102-103页
     ·企业吸收转移知识的数理分析第103-106页
   ·高校知识转移博弈分析第106-112页
     ·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第106-107页
     ·知识转移的利益分配第107-108页
     ·知识转移博弈分析第108-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高校知识转移的效率研究第113-135页
   ·技术效率的度量第113-118页
     ·生产前沿面理论第113-116页
     ·技术效率的概念第116-117页
     ·技术效率的度量第117-118页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模型选择第118-122页
     ·经济学原理分析第118-120页
     ·模型选择分析第120-122页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实证分析第122-134页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设定第122-123页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实证计算第123-133页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结果分析第13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5-138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35-137页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7-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视化研究
下一篇:高速剪切对浆液浆膜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