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况 | 第10-11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2章 蠕虫和病毒的区别 | 第12-15页 |
| ·蠕虫的定义 | 第12页 |
| ·病毒的定义 | 第12-13页 |
| ·病毒的种类 | 第13页 |
| ·蠕虫和病毒的区别 | 第13-15页 |
| 第3章 蠕虫扫描策略和传播模型 | 第15-23页 |
| ·蠕虫的扫描策略 | 第15-17页 |
| ·选择性随机扫描(selective random scan) | 第15页 |
| ·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 | 第15页 |
| ·基于目标列表的扫描(hit-list scan) | 第15-16页 |
| ·基于路由的扫描(routable scan) | 第16页 |
| ·基于DNS扫描(DNS scan) | 第16页 |
| ·分治扫描(divide-conquer scan) | 第16页 |
| ·被动式扫描(passive scan) | 第16-17页 |
| ·扫描策略评价 | 第17页 |
| ·蠕虫的传播数学模型 | 第17-23页 |
| ·简单传播模型Simple Epidemic Model | 第17-19页 |
| ·修补模型Kermack-Mckendrick模型 | 第19-20页 |
| ·SIS感染模型 | 第20-21页 |
| ·Factor模型(双因素传播模型) | 第21-23页 |
| 第4章 蠕虫早期检测策略 | 第23-31页 |
| ·蠕虫早期检测概述 | 第23-24页 |
| ·蠕虫早期检测原理 | 第24-31页 |
| ·基于特征值匹配的检测技术 | 第24-25页 |
| ·利用ICMP不可到达消息检测网络蠕虫 | 第25-28页 |
| ·蜜罐检测技术(HoneyPot) | 第28页 |
| ·基于蠕虫爆发的流量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 ·基于硬件的检测和防御 | 第29-31页 |
| 第5章 一种新的蠕虫早期检测策略 | 第31-43页 |
| ·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 ·网络蠕虫与网络正常行为的区别分析 | 第33-34页 |
| ·正常网络行为与蠕虫行为 | 第33页 |
| ·蠕虫扫描与正常扫描 | 第33-34页 |
| ·早期蠕虫检测策略——EWD | 第34-39页 |
| ·检测网络蠕虫扫描源 | 第34-36页 |
| ·鉴定非蠕虫扫描源 | 第36-39页 |
| ·仿真实验 | 第39-43页 |
| ·蠕虫初始感染数对蠕虫扩散的仿真 | 第39-40页 |
| ·网络拥堵情况下蠕虫传播速度的分析 | 第40-41页 |
| ·蠕虫检测分析 | 第41-43页 |
| 第6章 蠕虫主动抑制策略 | 第43-50页 |
| ·Virus Throttle蠕虫抑制策略 | 第43-44页 |
| ·CounterMalice蠕虫抑制策略 | 第44-45页 |
| ·DDWC蠕虫抑制策略 | 第45-50页 |
| 第7章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